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6心理学考研知识点讲解:早期的情绪理论”相关内容,为心理学考研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早期的情绪理论
(1)詹姆斯—兰格理论:情绪外周理论
该理论由心理学家詹姆斯(W.James)和生理学家兰格(C.Lange)分别各自提出。
詹姆斯认为,当一个情绪刺激物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时,立刻会引起身体上的某种变化,激起神经冲动,继而传至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情绪体验。人们悲伤是因为哭泣,害怕是因为发抖,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兰格认为情绪是植物性神经系统所控制的内脏活动尤其是血管活动的结果。他们的观点基本相同,都认为生理变化在情绪产生中是第一位的,个体的情绪直接由生理变化引起。
詹姆斯和兰格看到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他们片面强调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因而受到批评。
(2)坎农—巴德学说:丘脑学说
坎农(W.B.Cannon)和巴德(P.Bard)在批评詹姆斯理论同时,提出了另一个情绪理论。他们认为,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经过丘脑,分别向上向下发出,向上传至大脑,产生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生理变化。身体变化和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的,二者都受丘脑控制。
坎农—巴德理论也是不完善的,他们完全否定外周生理反应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过分强调丘脑在情绪中的作用,而忽视大脑皮层对情绪的作用,是不正确的。
以上是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6心理学考研知识点讲解:早期的情绪理论”,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考研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