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院校库 > 院校公告 >

西安工业大学文学院2022年研究生招生信息

来源:天任教育 | 更新时间:2022-08-09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对于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是非常重要的公告之一,硕士招考公告中明确指出本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预)报名时间、报名要求、初试时间以及初试科目时间安排等信息。“西安工业大学文学院2022年研究生招生信息”公告已经公布,天任考研为大家发布。各位报考该校的同学应详细阅读下文,做好充分准备。

  学院简介

  文学院是在“双一流”建设及追求内涵发展的语境下,西安工业大学于2019年6月在原人文学院和外国语学院合并基础上,新组建的二级学院。

  文学院现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硕士授权学科1个,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授权点1个,MTI翻译专业硕士授权点1个,陕西当代文学与艺术研究中心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陕西地方文献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兵器文化研究中心、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科技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西部现代传媒研究中心等6个高水平研究平台和1个MTI教育中心。

  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网络与新媒体、英语(翻译和科技英语两个方向)等第一批录取本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为陕西省一流专业和陕西省重点建设特色专业。学院现有研究生、本科生和留学生近1100余人,并担负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公共外语教学任务。

  文学院现有专职教师80余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8人,外籍教师6名,特聘国家级知名专家28人。当代文学大师陈忠实先生生前为名誉院长并亲任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当代艺术大师陈泽秦、刘自椟原为学院大学语文教师。

  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级基金项目14项,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省部级课题51项,出版专著(译著、教材)61部,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35项,被新华社、央视、《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280余次。

  栉风沐雨65载,学院坚持“手脑并重,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理念,秉承“雅正博学、知行合一”的治训,持久深入探索文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贴近社会,着眼未来,精心育人,特色发展,初步建成西部富有特色且充满活力的文学、传媒、翻译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

  科研平台

  学院建设有陕西当代文学与艺术研究中心、陕西作家创作研究基地2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地方文献与文化研究中心、《小说评论》编辑室、中国兵器文化研究中心、比较文学与跨文化译介研究中心、科技翻译研究中心、传播法治研究中心等多个校级重点研究基地。其中,陕西当代文学艺术研究中心为目前陕西省唯一一个以陕西当代文学与艺术为研究对象的省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其它研究基地的研究方向主要有陕西当代文学艺术与民俗、陕西当代作家群与作品研究、中国古兵器文化研究等。主要研究成果有《延安文艺档案》系列丛书、《现代性视野中的陕西当代乡土文学》、《延安音乐研究》、《作家身份与城乡书写》、“中国兵器文化”系列丛书、《陕西作家创作论》系列丛书等。

18a449fcc925a4b2c2165e535071b54b_1627960359_5191.png

  代表性科研团队

  (1)中国语言文学科研团队

  负责人 冯希哲教授

  西安工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发展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步,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建立起完备的学科布局和体系。在尊重学科内涵的前提下,与时俱进,锐意创新,以人文与科技并重、广度和深度并举、服务地方文化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理念,不断提升科研团队层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培育新的学术增长点,产出有影响的科研成果,提高学术声誉和影响,确立了在西北乃至全国独树一职的学科特色:1、聚焦三秦大地,注重地域文学研究。2、服务地方文化,开拓文化研究新空间。3、坚持新视野和新方法,开掘新的学术增长点。4、砥砺弘通学术思维,辐射全国文学版图。本学科教师近5年主持国家社科、教育部社科等各级项目59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等出版著作18部,24人次获中国政府出版奖、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等各级奖项,学科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逐年提高。随着学校向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迈进的步伐,学科将继续励精图治,推进学科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围绕我省文化大省建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发展的总战略,打造大平台,争取大项目,培育大成果,瞄准区域文化建设重大问题,进一步凝炼特色,创建学术品牌,获批建设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及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2)新闻与传播科研团队

  负责人刘磊教授

  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始于2002年,该年学院开办广告学专业本科教育,成为西部地区开办同类专业的领先者之一。2014年元月学科点获得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开始网络与新媒体本科专业。目前已经建立起层次完备、规模适当、特色明显的专业教育体系。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点贯穿“传媒与数字融合、人文与科技贯通”的教育理念,以文化/技术/市场三位一体的职业素养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现代传播理念,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适应新闻传播业需要的多能性高级应用型人才。硕士学位点下设新闻传媒经营管理、新闻实务、文化传播及技术、广告与品牌传播与数字出版技术五个研究方向。本学位点的培养特色是实行“双导师”联合培养,贯通文化、技术与市场的培养目标,重视开展专业实践活动。

  新闻传播学学科重视教学设施和条件的完善与提升,目前建设有多功能、跨媒体、可扩展的录播室、摄影室、图文采编室等教学平台,先后在陕西日报社、华商传媒集团、西安电视台等20多家传媒机构、广告公司、文化传播公司建立了实践基地。

  新闻传播学学科拥有一支职称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骨干教师队伍,教师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陕西省社科基金在内的各类科研和个级别教改项目20余项。专业教师在《当代传播》、《新闻界》、《新闻知识》、《广告研究》等学术期刊累计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获各级科研和教学科研奖励10余次,出版专业教材2部。同时,专业教师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促益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相互转换。

  (3)科技英语翻译研究中心

  负责人王蕙 副教授

  该研究中心成立于2019年7月。主要承担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的建设任务以及科技翻译特色方向建设及相应社会服务任务。中心现有专职教师6人,长期从事科技英语教学工作,在科技英语教学与翻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该中心成立之初获得了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

  1 学科简介

  西安工业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陕西省一流专业和陕西省重点建设特色专业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于2016年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开始全面招生。目前,本学位授权点招收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5个二级学科方向研究生。本学科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对中国历史文化有较全面了解,系统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学术发展前沿和最新成果,具备良好的语言和文学素养,能够较好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能在高等院校或中学、企事业、文博旅游、媒体、党政管理等单位和行业进行科研教学、文案策划、编辑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学科立足于西安工业大学兵工文化资源,秉承优良的学术研究传统,设有陕西当代文学与艺术研究中心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陕西地方文献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兵器文化研究中心、比较文学与跨文化译介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当代文学大师陈忠实先生生前为名誉院长并亲任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

  本学位授权点近五年承担国家级项目11项,省部级项目57项,出版专著24部,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9项。在《文学评论》《光明日报》《小说评论》等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187篇。

  2 师资队伍与人才培养

  本学位授权点现有专任教师团队44人,师资队伍精干,学缘结构合理,其中专、兼职教授20人,15人为副教授,具有博士学历教师28人,海外经历教师12人。教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等知名高校。

  本学位授权点初步形成了以人才品格、管理要点、过程监控为核心的质量保障系统:导师垂范,学生践行,突出立德树人和忠诚进取的人才品格要求;实行导师组、课程组负责制,严抓招生选拔和就业指导;培养过程贯穿一条主线(学术素养及能力训练),把好五个环节(论文开题;中期检查;论文答辩;实践环节;学位授予),提供三种平台(学术交流平台;研究基地平台;学术信息平台),强化两支队伍建设(导师队伍;管理队伍),落实一道规范(质量保证的系列规章制度)。

  近五年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企业奖学金、晨露奖学金、“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科学导报》“全国(学术)论文大赛”、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省首届中文研究生论坛”、“中国西部高校中文学科研究生培养暨研究生学术论坛”等多个奖项。

18a449fcc925a4b2c2165e535071b54b_1627960413_6932.png

  3 国际交流

  为进一步拓宽师生国际化视野,学校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俄罗斯、波兰、爱尔兰、捷克、新加坡、日本等建立了研究生双学位、联合培养、学期交流等多种研究生国际交流项目。近几年3名研究生进行了为期三个月以上境外的学术交流,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国际学术视野。

  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增强师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开拓学术视野,进一步了解国际学术研究前沿,本学科邀请学科知名的教授和专家开展学术讲座,组织国际、国内会议和学术交流讲座,不断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

18a449fcc925a4b2c2165e535071b54b_1627960497_8205.png

  4 研究生就业

  本专业研究生就业情况良好,其中大部分毕业生就业于国有企业、中小学等教育单位或考取博士研究生。如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电子科技中学、上海市静安区第三中心小学、重庆市铜梁中学、西北大学博士等,为地方经济和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过硬的实践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5 招生专业

  (一)文艺学(050101)

  1.文艺美学

  2. 中国古代文论

  3.西方文论

  4.民间文艺与民俗文化研究

  (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2)

  1.汉语方言学

  2.文化语言学

  3.对外汉语教学

  (三)中国古代文学(050105)

  1.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2.唐宋文学

  3.元明清文学

  4.中国古代兵器文化研究

  (四)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6)

  1.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

  2.中国现当代重要作家作品研究

  3.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地域文化研究

  4.中国现当代文学传播研究

  (五)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50108)

  1.比较诗学

  2.欧美文学

  3.中外文学关系

  6 导师团队

  冯希哲

  三级教授,西安工业大学文学院院长,兼陕西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陕西当代文学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陕西作家创作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中国兵器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陕西省“四个一批”人才、享受“三秦人才津贴”专家,兼任中共陕西省委理论讲师团特聘教授、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评论家协会理事、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陕西省戏剧家协会理事等。

  主要从事研究领域为:地域文学与文化、当代文学、文学戏曲书法评论。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被CSSCI检索12篇;主持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基金项目1项,省级社科基金重点项目4项,一般项目5项。出版《现代价值观与当代文学批评》、《延安音乐档案》系列丛书、《走近陈忠实》等著述7部,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要》等教材6部,其中《中国传统文化概要(修订)》被评为教育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并获兵工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陕西省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省部级奖励多项,被评为陕西高校教学名师。

  李红岩

  文学博士,教授,硕导。司马迁研究会常务理事、西部开发研究会会员、陕西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获“陕西省新闻奖”、“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奖”、“西安市人文社科奖”、“西安工业大学人文社科特等奖”。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新闻传播学等方面研究。先后出版《从乡村文化到都市文明》等著作多部,在《人文杂志》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省部级、厅局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国家级项目3项。

  程建虎

  文学博士,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员。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汉唐文学与文化等方面研究 。先后出版《中古应制诗的双重观照》等著作多部,主编《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导读》等教材,在《求是学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并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等科研项目6项,科研成果曾获陕西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邰科祥

  文学硕士,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学会理事、陕西省作家协会中短篇小说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美学、中国当代文学、文化人类学、创意写作等方面研究 。先后出版《贾平凹心阈世界》等著作6部,主编《汉字文化入门》等教材2部,在《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科研成果曾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次。

  孙振田

  200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5年,入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获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英才计划支持。

  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学术史、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参编《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要》等教材,在《中国图书馆学报》《文史哲》《音乐研究》《国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成果获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多项。

  吴妍妍

  文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后,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评论家协会会员。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出版《作家身份与城乡书写》等著作,参编《大学语文》等教材,在《文艺争鸣》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等科研项目多项,科研成果曾获柳青文学奖等。

  王凌

  文学博士,曾获南开大学2009年优秀毕业生荣誉,南开大学首届“人文科学青年学者奖”三等奖,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西安工业大学第九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多次获西安工业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优秀教师等。2016年入选西安工业大学青年英才,2019年获西安工业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奖励基金。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方向的教学及科研工作。著有《

  王鹏

  文学博士,陕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入选“西安工业大学青年英才”。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制度、影视产业的研究。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独著、合著著作3部,在《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小说评论》、《扬子江评论》、《文艺评论》、《创作与评论》、《中州学刊》、《东岳论丛》、《社会科学论坛》、《文化艺术研究》、《兰州大学学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电影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化报》等报纸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陕西社科基金、西安社科基金、陕西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共5项。研究成果曾获第十二届陕西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三届陕西文艺评论奖二等奖、2011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7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西安工业大学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多项。

  王亚丽

  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现 当代文学教学、地域文化与文学等方面研究 。先后出版《边缘书写与文化认同——论北美华文文学的跨文化写作》等著作多部,参编《大学生读写导引》等教材,在《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省部级、厅局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科研成果曾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张雪艳

  文学博士,西安工业大学副教授,现任陕西当代文学与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地域文学研究,先后在《鲁迅研究月刊》《小说评论》《西北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近年来,发表地域文学系列论文《形式转换与艺术创新——〈白鹿原〉的戏剧改编》《路遥的文学人生——当代三部路遥传记评析》《论红柯的诗化小说》《绝域产生大美——红柯小说与伊斯兰文化》等;民族文学和文化批评系列论文《民族志视野与转型期汉族作家跨族叙事研究》《当代汉族作家的跨族文学书写与文化认同建构》《从发现到认同——当代汉族作家跨族文学的人类学解读》等。承担“十二五”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陕西省重大精品文化项目《延安文艺档案》。著有《延安音乐史》、主编《延安音乐档案——音乐家》(上、下)。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跨族书写》、陕西省哲学社科基金项目《文化转型与1990年以来的陕西文学》《红柯“长安——天山”小说与丝路文化研究》,参与省市级哲学社会基金项目若干。曾获得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西安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孙雅芬

  文学博士,中国历史文献学会会员,陕西省社科基金评审专家。

  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陕西地方文献与文学、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等方面研究。先后出版《桂馥研究》、《武经总要注》等著作多部,参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汉字文化入门》等教材,在《历史文献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等科研项目4项,《武经总要注》曾获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贺菊玲

  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文化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研究。撰写了20多篇与此相关的科研论文,发表在《红楼梦学刊》、《社会科学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汉语史研究集刊》《宁夏大学学报》、《小说评论》《海外华文教育》《Scientific Bulletin》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其中CSSCI来源刊物近10篇。主持、参与国际项目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出版专著2部,编写教材3部,其中1部为国家“一带一路”规划教材。成果获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西安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15-2018年被国家汉办派往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指导学生取得汉语桥保加利亚赛区冠军,本人获得“优秀汉语教师”称号。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

  1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授权点简介

  本学科专任教师近5年主持高水平科研项目6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4项,其他省级科研项目及重大横向课题16项),通过项目导入教育,75%的项目实现进课堂;科研成果积极转化为教学案例,形成《品牌广告案例赏析》等一批优质教材。发表学科方向相关高水平论文40篇,公开出版著作13部(含论文集1部),纪录片3部;获各类科研成果奖项13项(陕西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3项、西安市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陕西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4项、其他奖项5项),其中一部影视人类学纪录片成果由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选送赴美参与文化交流,并于2018年在巴西举办的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大会展映。

  2 师资队伍与人才培养

  新闻与传播学现有在校研究生64人,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学院从培养方案到奖励政策鼓励研究生积极开展学科竞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近几年参与“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韩国釜山国际广告节、“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陕西省公益广告大赛、各类大学生新闻评论大赛、新闻写作大赛等获得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省级奖励100多项;陕西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展获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获优秀硕士学位论文8篇。获国家奖学金8人,校级各类奖学金100多人次,校科技创新奖学金10余人。在《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创作发表图文、视频新闻作品万余件;创办运营“飞翔女生”“澹鸣社”“赛先生福瑞”“航拍情报局”等自媒体,其中“澹鸣社”协助数百人考取研究生,“航拍情报局”组织的线上活动获得千万点击量。

7eac1922fe6a951715721a45534aaec5_1627960707_7612.png

  3 国际交流

  为进一步拓宽师生国际化视野,学校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与美国、英国、西班牙、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蒙古等开展学期交流等多种研究生国际交流项目。近几年近20多师生进行了为期一学期至一年的学术交流和联合培养,极大地提升了师生的国际学术视野。

  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了解学术研究前沿动态和行业发展变化趋势,学院邀请学科知名的教授和业界专家开展讲座,每年组织10余次学术交流讲座,不断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

  4 研究生就业

  学科地方经济和传媒行业发展需求,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部分已成为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近五年研究生就业情况良好,毕业生广泛分布于新闻出版、文化传播、新媒体领域,例如百度公司、北京青年报、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国家地理杂志、陕西日报社、西安旅游杂志、西安曲江城墙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现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

  5 导师团队

  刘磊

  传播学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特洛伊大学访问学者。现任西安工业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系主任、陕西高等学校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人文与新闻传播类工作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广告专业教育委员会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博物馆与史志传播研究委员会理事,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会员,陕西省新闻与传播学会理事。

  主要从事新媒体、品牌传播、视觉人类学等方面研究。先后出版《文化·技术·市场--“互联网+”视阈下的文化品牌塑造与传播》等著作多部,主编《品牌广告案例赏析--新媒体时代的市场行动方式 与竞争之道》等教材,在《当代传播》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等科研项目20余项,获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大会“入围”奖1项、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奖3项,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专业竞赛奖百余项、省级国家级专业竞赛奖千余项。

  白军芳

  文学博士, 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学者,首都师范大学妇女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员,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优秀作品评审委员会评委。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妇女研究会社会性别委员会主任,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西安工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女性文学、文化品牌等方面研究。先后出版专著 9 部,出版教材 2 部,发表论文 56 篇,主持或参与省部级项目 7 项,厅级项目 6 项,联合国妇女总署项目 1 项,获得省级哲学社会二等奖 2 次,高校人文社科奖一等奖 2 次。

  敬晓庆

  文学博士,副教授。

  主要从事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及传统文化传播等方面研究;致力于传统艺术现代转换等艺术传播宏观研究。近年来积极投入区域文化品牌研究建设领域,如西安易俗社相关系列研究成果注重学科交叉研究,初步实现了新闻传播学、文化产业管理学与戏剧戏曲学的跨学科研究。

  先后出版《明代戏曲理论批评论争研究》等专著6部,参编教材5部;主持、参与《西安易俗社戏曲改良运动研究》等各类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余项(其中省部级项目7项);先后在《戏剧》、《西北师大学报》、《戏曲研究》、《中华戏曲》、《新闻界》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累计科研获奖19项。

  陈红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新媒体传播、广告与品牌营销领域的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主持及参与各级纵向科研课题10多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2项;出版著作2部,编写出版教材3部;获得校级及以上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3项、校级教学成果奖5项;指导学生获得“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大学生微电影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陕西省大学生公益广告创意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各类各级奖项100多项,指导学生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项。

  薛龙

  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省写作学会理事、陕西省策划协会理事,教育部学位中心硕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评委。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媒介社会学、文化传播与舆情分析。主持陕西省社科基金、西安市社科基金、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课题等5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课题5项;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1部,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西安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4次,西安工业大学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次,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次,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次;指导学生在海峡两岸大学生新媒体传播创意与技能大赛、“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全国大学生评论征文评选中获得多个奖项;在陕西日报等媒体发表评论20余篇,参撰陕西人民出版社报告文学集《穿越生命的冰河》,在《传记文学》杂志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受邀为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国家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庆高职类院校骨干教师等进行专业培训、讲座。

  师爽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0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美学专业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视觉传播、艺术美学、中西美学比较等方面研究 。先后主持省部级、厅局级等科研项目4项,发表文章10余篇,其中CSSCI收录5篇,人大复印资料收录1篇,参编学术著作1部;参编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传统文化概要》,参编教材2部;陕西省本科高校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艺术哲学导论》负责人;主持校级教改项目1项;科研成果获陕西省教育厅“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次;获 “西安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次;教学成果获西安工业大学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1次,西安工业大学教育教学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1次。

  李亦宁

  女,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广告传播、新媒体传播研究。主持陕西省社科基金1项,参与完成省级科研课题1项,地市级科研课题5项;出版专著、教材3部,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CSSCI收录5篇,CSSCI扩展版2篇,核心期刊3篇;荣获陕西省高等院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陕西省微课比赛三等奖1项,并多次荣获西安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及西安工业大学优秀教师称号。指导的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荣获全国三等奖1项及国家级优秀奖、省级等级奖数十项。

  MTI翻译专业硕士授权点

  1 MTI翻译专业硕士授权点简介

  西安工业大学翻译硕士是我校“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十三年硕士研究生培养基础上的学科转型。该学位点研究生培养经验丰富,翻译学术研究成果丰硕,现有“工程技术翻译”和“跨文化传播”两个特色方向。学位点依托我校光电、机械、材料、中国语言文学等优势学科,突出培养翻译实践技能,实行“校内导师 +校外导师”联合培养,通过三年系统课程教学和大量翻译实践,提高学生英汉、汉英翻译技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熟练掌握翻译技能、拥有宽广知识面、能够胜任区域“工程翻译”领域和“跨文化交际”领域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英语笔译人才。

  近年来,学位点获批国家人文社科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9项,厅局级项目33项,发表核心期刊45篇,其中C刊11篇,出版专著3部,译著23部。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翻译能力大赛等赛事中获奖达60余人次。

  2 师资队伍与人才培养

  翻译硕士学位点有校内指导教师1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拥有三级教授1人,均具有海外访学经历,具有多年指导硕士研究生经验。校外指导教师1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译员5人。同时选拔学院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学位点任课教师。

  MIT有本科-硕士人才培养体系。在校本科生300多名,2021年第一届MIT研究生11人入校。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学位点从培养方案到奖励政策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翻译比赛和翻译资格考试,提高翻译实践能力。

7eac1922fe6a951715721a45534aaec5_1627960736_1520.jpg

  3 国际交流

  为进一步拓宽师生国际化视野,学校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与美国、英国等英语国家开展学术交流。近几年20多名教师进行了几个月至一年的学术交流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国际学术视野。所有英语教师拿到了TESOL证书,提高了英语教学能力。

  4 研究生就业

  学院要立志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爱党爱国,遵纪守法,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娴熟的翻译技能,深广的知识储备,能够胜任“工程技术翻译”和“跨文化译介”领域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英语笔译人才。

  5 学院招生专业

  专业型硕士(全日制)

  0551 翻译硕士

  6 导师团队

  刘改琳 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8年7月于西安外语学院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4年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获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先后前往俄罗斯、白俄罗斯、美国进修、访学。任陕西省翻译协会副主席,陕西省大学俄语研究会会长,陕西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理事职务。

  近几年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1篇,主编参编教材和专著6部,主持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教育部重点项目、国家教职委教改项目、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中心基金项目、陕西省人文社科项目、西安市人文社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和多项校级教改项目。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优秀论文奖2项,优秀教材2部,其中1部获得兵工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优秀高校科研成果三等奖。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等光荣称号。

  张华

  文学硕士,教授,陕西翻译协会常务理事、陕西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理事。1990.09-1994.07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习,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94.10至今在西安工业大学工作。2002.09-2004.03英国埃塞克斯大学英语系学习,获得文学硕士学位;2011.09-2012.09爱尔兰梅努斯国立大学教育系进行访问学习。主要从事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中西文化比较和汉英翻译等方面研究。分别著有《中国古代兵器图鉴》(译著)、《研究生英语精读(上)》(副主编)、《研究生英语精读(下)》(副主编)等书,发表多篇与专业相关的高水平论文。获批多项高水平纵向项目。

  李雪梅

  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1年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外文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1年7月至2003年8月在陕西师范大学进修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生课程。2008年10月获得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资助,于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在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Missour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访学。现为英语语言与文化方向硕士生导师,具体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和认知社会语言学。工作以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纵向项目3项,主编教材4部,两度荣获“西安工业大学教学明星教师”称号。

  张郁

  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语言学、科技翻译研究。出版Transfer Matrix Technology in Nonlinear Rotor Systems等译著,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参与省部级、厅局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

  指导学生获得“西北地区第七届研究生英语演讲邀请赛暨陕西省第十三届研究生英语演讲比赛”三等奖。

  雷华

  文学硕士,副教授,陕西省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员,美国堪萨斯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翻译和英语教学中等方面研究。出版专著《现代视角下的英美文学》,编写讲义《英语泛读延伸阅读》,在《教育理论与实践》、《名作欣赏》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9篇,在普通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厅局级科研项目2项,“校长基金”项目2项,教改项目2项,基地建设项目1项,核心课程建设项目1项,“金课”暨课程思政建设项目1项。曾获“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第5完成人)、西安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三参与人)。

  朱月芳

  文学硕士,获“西安工业大学课堂教学明星教师荣誉”。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翻译、写作等方面研究 。出版专著《英语写作进阶新视角》一部,主编教材《大学实用英语辅导(综合教程)》、参编《大学英语快速阅读》等教材,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厅局级、市级等科研项目2项。专著获得2008年西安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教材《大学实用英语辅导(综合教程I)》获第三届兵工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王颖

  文学硕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研究。先后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主持、参与省部级、厅局级和地市级等科研项目10余项,校级项目十余项,出版、编写教材1部。

  7 学院研究生招生联系方式

  学院网址:https://wxy.xatu.edu.cn/

  招生咨询QQ群:(文学院研究生招生咨询)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学府中路2号西安工业大学

  联系人:雷老师 电话:029-86173038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整理的“西安工业大学文学院2022年研究生招生信息”的全部内容。更多院校信息尽在院校公告栏目,祝你考研成功!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使用声明:
1.本站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各研招单位招生网及对外公开的数据、国家官网公布的数据。
2.本站历年高校数据仅供考生参考,如各招生数据与院校公布数据不一致,请以各高校正式公布的数据为准。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院校对比

未添加对比

最多4个 清空

开始对比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www.tianrenedu.com.cn 豫ICP备2021029886号-1 营业执照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