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心理学学硕知识点:奥苏伯尔的迁移观”相关内容,为报考心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奥苏伯尔的迁移观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是奥苏伯尔根据他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同化理论)发展而来的。奥苏伯尔对认知因素及其影响新的学习(迁移)的主要变量,及如何操作认知结构变量来影响新的学习的技术进行过长期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下列关于学习迁移的观点。
A.迁移的产生
奥苏伯尔认为,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内的知识结构。广义地说,它是学生已有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狭义地说,它是学生在某一学科的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实现学习迁移的“最关键的因素”。当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学习发生影响时,就产生了迁移。
B.影响迁移的因素
一切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而过去经验对当前学习的影响不是直接发生的,而是通过认知结构的特征发生影响的,这些特征是指学生在一定知识领域内认知的组织特征,如清晰性、稳定性、概括性和包容性等。
迁移的发生不仅是由于前后两种学习在刺激和反应方面的相似度,还取决于认知结构的组织特征。
认知结构的组织特征和内容方面的特征合起来,称为认知结构变量。
奥苏伯尔认为,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及其稳定性会影响新的学习。
可利用性是指在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在认知结构中处于较高抽象概括水平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对于新的学习能提供最佳关系和固定点。
可辨别性是指新的有潜在意义的学习任务与同化他们的原有观念系统可以辨别的程度。
稳定性指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
C.设计“先行组织者”促进学习迁移
根据影响迁移的因素,奥苏伯尔提出,设计适当的“先行组织者”来影响认知结构变量,这样就可以促进学习的迁移,这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
先行组织者是指在教学之前呈献给学生一段引导性材料。当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没有同化新的学习内容的观念时,需要让学生先来学习适合的先行组织者,之后学生使用先行组织者同化新的学习内容。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心理学学硕知识点:奥苏伯尔的迁移观”,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