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查知识点:【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单项选择题
1.C 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事后法,即禁止事后重法溯及既往,A选项错误。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确定犯罪与刑罚的规范必须明确,排斥绝对不确定刑,B选项错误。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事后重法溯及既往,但有利于被告人的事后轻法可以溯及既往,C选项正确。罪刑法定原则排斥习惯法,禁止类推解释,D选项错误。
2.B 《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它意味着刑法适用平等原则要求,对所有的人,不论其社会地位高低、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财产状况如何,在定罪量刑以及行刑的标准上都平等地依照刑法规定处理,不允许有任何歧视或者优待。本题中对高学历犯罪人适用刑罚进行优待, 属于不合理的归罪方式,违反了刑法适用平等原则,B 选项最符合题意。
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A选项不符合题意。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指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本题没有说明刑罚与犯罪适应问题,C选项不符合题意。明确性原则是罪刑法定原则中的一方面,D选项不符合题意。
3.C 《刑法》 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刑法充分体现了这个原则,具体表现在:(1)刑法分则对每一个罪都根据其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规定了相应的法定的,对重罪适用重刑,对轻罪适用轻的。(2)刑法总则中规定量到原则:“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在裁量刑罚时,应尽量使刑罚与具体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相适应,罚当其罪。(3)刑法总则还规定:对累犯从重处罚、不得假释,不得缓刑;对未成年人、又聋又哑的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自首、立功的人从宽处理;对中止犯处罚明显宽大于未遂犯、预备犯;对过失犯处到明显宽大于故意犯等,体现了刑罚与犯罪人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相适应。故本题选C。
二、多项选择题
4. ABD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包括:(1)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罚必须事先由法律明文规定。(2)明确化,即对于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犯罪所产生的法律后果,都必须作出具体的规定,并用文字表述清楚,禁止采用习惯法、类推解释、行为后的重法、不明确的罪状、不确定的刑罚等。(3)合理化,即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合理确定犯罪的范围和惩罚的程度,防止滥施刑罚,禁止采用过分、残酷的刑罚。ABD项正确。C项是刑法适用平等原则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