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教育专业硕士备考:乡村教育的实施"相关内容,为报考教育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帮助。更多有关教育学综合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乡村教育的实施
【答】1931年,梁漱溟在山东邹平开办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专门研究乡村建设问题,培养乡村建设人员,规划和指导实验区的乡农教育。
(1)乡农学校的设立。
①1933年,山东省政府将邹平、菏泽划为县政建设实验区,县长由乡村建设研究院提名,省政府任命,实验区两县的行政机构与研究院事实上合一,而整个行政系统与各级教育机构合一,希望以教育的力量替代行政的力量。实验区将全县划分为若干个区,各区成立乡农学校校董会,开办乡农学校。乡农学校由学长、学董、教员、学众组成。
②乡农学校分村学和乡学两级。从教育程度上分,文盲和半文盲人村学,识字的成年农民入乡学;从行政功能上分,村学是乡学的基础组织,乡学是村学的上层机构。乡农学校的组织结构,按农村自然村落及其行政级别形成。
(2)组织原则是:“政教养卫合一”“以教统政”;学校式教育与社会式教育“融合归一”,在乡农学校中成立儿童部、成人部、妇女部和高级部。
(3)乡农学校的教育内容。
所有教育内容强调服务于乡村建设,密切适合农村生产、生活的需要。课程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各校共有的课程,包括识字、唱歌等普通课程和“精神讲话”。所谓“精神讲话”是指在教员指导下启发民众的思想,做切实的“精神陶炼”功夫,步骤是先用旧道德巩固他们的自信力,再用新知识、新道理改变从前不适用的旧习惯,以适应现在的新世界。
另一类是各校根据自身生活环境需要而设置的课程,如产棉地区学习植棉技术。
(4)评价梁激溟的教育思想。
乡村建设理论和乡村教育思想,本质上是中国知识分子通过改造中国农村来改良中国社会的理想,是在探索拯救中国的“第三条道路”。但它否认阶级斗争,体现了消极的一面。可取之处在于认识到中国问题是农村问题,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社会的改造是有识之风,对农村有一定的贡献。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教育专业硕士备考:乡村教育的实施",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