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01
考点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集中概括。
1.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首先,坚持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范畴之一。
其次,坚持科学发展的途径。第一,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二,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善于抓住和用好机遇。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第四,坚持以人为本,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第一,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
第二,坚持协调发展,就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领域协调推进。
第三,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四,坚持可持续发展,还必须建设生态文明。
4.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深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深刻揭示了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关系的方针原则。
第一,坚持统筹兼顾,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
第二,坚持统筹兼顾,必须认真考虑和对待各方面的发展需要,正确反映和兼顾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要求。
第三,坚持统筹兼顾,要牢牢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努力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不断增强统筹兼顾的本领,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
第四,坚持统筹兼顾,还要求我们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做到兼顾各方、综合平衡。
02
考点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一,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第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好、发展好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第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方面的伟大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广泛性、包容性。
第四,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3.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第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第二,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快建设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第四,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社会。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第二,科学发展观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三,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
6.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第一,新形势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要求。
第二,科学发展观强调,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第三,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
电话:17719868776;微信:17719868776
总部地址:郑州花园路与东风路正弘城南塔21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