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心理学学硕知识点:人本主义”相关内容,为报考心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人本主义
1.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2.研究对象:人格。
3.主要观点
(1)人性观:认为人性本善;强调人性的显著特点是“持续不断地成长”;认为人性是自主的,是能进行自我选择的;把人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
(2)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和重视个人的基本需要、尊重和重视自我。关注人的价值,强调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3)需要理论: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源泉。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4.研究方法:整体分析、个案研究。
5.历史评价
(1)贡献:人本主义被称为除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之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其主张人性本善,注重对人性的研究,具有人文关怀的思想。对传统心理学的某些批判,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人本主义的研究理念冲淡了心理学的纯科学色彩。
(2)局限:人本主义错误地理解人的本质,把人看成人性的人,而不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对人内心世界的某些描述常常是从个人出发的。此外,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许多主张带有纲领的性质,所使用的名词缺乏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具体说明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使得其理论难以得到检验。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心理学学硕知识点:人本主义”,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