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教育专业硕士备考:王守仁的教育思想"相关内容,为报考教育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帮助。更多有关教育学综合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答】(1)“致良知”与教育作用。
王守仁认为“心即理”。教育的作用在于除掉物欲对“良知”的昏蔽,以求“明其心”。这就是说教育是“致良知”或者是“学以去其昏蔽”的过程。王守仁认为人人都有良知的思想,说明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天赋条件,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人要自觉去恶为善。
(2)“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
“分限”是指人的认知发展水平和限度。“随人分限所及”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要因材施教,起到“益精其能”的效果;第二,对于每个人而言,要循序渐进,教学应照顾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基础,在“分限”内恰到好处地施教。这一原则承认人的差异,承认教育的作用,把教学和受教育者的心理特征结合了起来。
(3)论教学。
①教育内容:王守仁认为凡是有助于“求其心”者均可作为教学内容,“‘六经’皆史”,读书不能迷信书本,他认为读经的目的是要通过经书的理,来启发自己的良知。
②教学方法:在修养方法方面,强调“事上磨炼”,这里的“事”指“人事”。
(4)论儿童教育。
①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不顾及儿童的身心特点,压抑儿童的个性发展。
②主张儿童教育应顺应儿童的性情。
③教育方法:采用“诱”“导”“讽”的“栽培涵养之方”。
④教育内容:发挥各门课程多方面的作用,加以综合地运用。
⑤教育程序:主张动静搭配、体脑并用,精心安排课程,使儿童既得到道德熏陶,又能学到知识,锻炼身体。
⑥教育原则:“随人分限所及”,教学应量力而行,盈科而进,因材施教。
尽管王守仁进行儿童教育的目的是灌输封建伦理道德,但是他开始主张顺应儿童的性情,依据儿童的接受能力,使儿童在德、智、体、美方面都得到发展。这反映了他教育思想的自然主义倾向。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教育专业硕士备考:王守仁的教育思想",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