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教育专业硕士备考:《中庸》的基本教育思想"相关内容,为报考教育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帮助。更多有关教育学综合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中庸》的基本教育思想
【答】(1)《中庸》是《礼记》中的一篇,为“四书”之一,是儒家思孟学派的作品。它主要阐述了先秦儒家的人生哲学和修养问题,提出了“中庸之道”。
(2)教育思想。
①性与教。《中庸》开篇就指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所以人性的保存与发展需要教育。
②中庸。孔子提出“中庸”思想,认为中庸是最高的道德准则。中庸即“两端执其中”和“中和”,就是说在政治和道德实践中,杜绝一切过激行为,以恰到好处为处事原则。这也体现出具有保守性和缺乏锐气的弊端。中庸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影响巨大。
③“自诚明”与“自明诚”,“尊德性”与“道问学”。人们可以从两条途径得到自身的完善:一是发掘人的内在天性,进而达到对外部世界的体认,这就是“自诚明,谓之性”,或者“尊德性”;二是通过向外部世界的求知,以达到人的内在本性的发扬,这就是“自明诚,谓之教”,或者“道问学”。人无非是通过向外求知以完善本性和向内省察以助于求知来完善自身的。
④“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把学习过程具体概括为学、问、思、辨、行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这一表述概括了知识获得过程的基本环节和顺序。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教育专业硕士备考:《中庸》的基本教育思想",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