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教育专业硕士备考: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相关内容,为报考教育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帮助。更多有关教育学综合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
【答】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主张:
(1)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经验和兴趣相一致。
①经验: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经验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但儿童早期的经验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分散、杂乱),需要通过教学加以补充和整理,反映在教材中则为直观教材。
②兴趣:兴趣存在于经验之中。因此,只有与儿童经验相联系的内容,才能引起儿童浓厚的兴趣。它能使儿童保持意识的警觉状态,从而更好地接受教材。
③兴趣课程体系。赫尔巴特把多种多样的兴趣分为两大类——经验的兴趣和同情的兴趣。其中经验的兴趣包括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兴趣;同情的兴趣包括同情的、社会的和宗教的兴趣。各种经验、兴趣有对应开设的课程,如对应经验的兴趣,应该开设自然、物理、化学、地理等课程。
(2)第二个基本主张是根据统觉的研究得出的。
新的观念和知识总是在原有的理智背景中形成的,是以原有观念和知识为基础产生的。课程的安排应当使儿童能够不断地从熟悉的材料逐步过渡到密切相关但还不熟悉的材料。据此,赫尔巴特提出了“相关”与“集中”的课程设计原则。
(3)课程应与儿童的发展相呼应。
文化纪元理论是课程设计和选择课程的基础。文化纪元理论认为,在人类历史早期,感觉在人的认识中起主导地位。在这之后,想象逐渐发展起来,人类的想象力在诗与神话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最后,当理性发展起来时,人类就进入到成年。不同时代的文化成果集中反映了人类认识的不同发展水平。儿童个性和认识的发展重复了种族发展的过程,需要把儿童发展和课程联系起来。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教育专业硕士备考: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