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心理学学硕知识点:自我图式理论”相关内容,为报考心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自我图式理论
1.自我的概念。 自我即自我意识指对自己存在的觉察,是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态(如身高、体重、形态等)、心理状态(如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所属团体中的位置和作用等)。 2.自我图式理论。 自我图式理论由认知心理学家马科斯(H.Markus,1977)提出。自我图式是指我们用来组织和指引与自己有关信息的一套自我信念,是个体有关自己某些具体能力与特征的认知。一个图式就是一个具体的成分概念。 受自我图式理论的影响,自我图式研究更强调自我概念的动态性质。自我图式作为自我概念的存在方式,会对我们认知周围世界和信息的获取、记忆等发挥模式化影响。 1986年与1987年,马科斯又进一步提出了可能自我(possible self)与动态自我的概念。可能自我是基于自我图式而指向未来的自我概念,即个体希望自己在某一方面将来会怎样或者该怎样。既包括梦想中自己的样子,也包括自己害怕成为的样子;动态自我是指在某一特定时刻的自我概念。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心理学学硕知识点:自我图式理论”,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