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教育专业硕士备考:孔子的教学方法及其现实意义"相关内容,为报考教育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帮助。更多有关教育学综合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孔子的教学方法及其现实意义
【答】孔子认识到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教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学的过程,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解决教学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孔子是我国历史上首位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认为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对他们做出准确的评价,并且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2)启发诱导。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孔子认为无论是培养道德还是学习知识,都要建立在学生自觉需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反对机械学习,提倡启发式教学。
(3)学、思、行并重。“学而知之”是孔子进行教学的主导思想,学是求知的途径,也是唯一的手段。孔子还强调学习知识要“学以致用”,学是手段不是目的,行才是终极目的,行比学更重要。由学而思进而行,是孔子探索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教育过程,基本符合人的一般认识过程。
(4)训练学生的思考方法。①“由博返约”:意思是博学以获得较多的具体知识,“返约”是在对具体事物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形成基本的原理、原则和方法。②“叩其两端”:从事物的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注意到事物的对立面,合乎辩证法。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教育专业硕士备考:孔子的教学方法及其现实意义",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