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法硕考研法理学模拟习题(2)答案”相关内容,为报考法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法硕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参考答案】 B
【解析】 在法学上,一般从哲理意义上来理解法,从国家意义上来理解法律;在制度上,一般认为狭义的法律仅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广义的法律是指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本题干问狭义的法律,因此选B。
2. 【参考答案】 B
【解析】 法的规范性是指法所具有的规定人们行为模式、指导人们行为的性质,它表现在法规定了人们的一般行为模式,从而为人们的交互行为提供了一个模型、标准或方向。因此本题是对课本知识的基础考查,应当选B。
3. 【参考答案】 D
【解析】 法的普遍性是以法的规范性为前提和基础产生的,包括:一是法在国家主权范围内的普遍适用;二是从同等适用的意义上来说,相同主体、相同事项适用相同的法。法具有普遍性,但并不等于法具有绝对性和无限性。法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法的效力具有局限性:第一,法的效力空间范围主要是以国家权力管辖范围为界的;第二,法的调整对象是有限度的。因此,法律并不具有绝对性,而是具有相对性;法不具有无限性,而是在有限的范围内适用。本题选择D。
4. 【参考答案】 B
【解析】 法具有普遍性的特征,法律不是为了某特定群体、特定人而制定,而是为了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而制定,因此它所适用的对象不是特定的。道德、舆论适用的对象也是不特定的,因此B选项表述的并不是法与道德的区别,而是共同点。本题选C。
5. 【参考答案】 D
【解析】 法的基本特征是:(1)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具有规范性和普遍性;(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和权威性,故A选项错误;(3)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D选项正确;(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和程序性。任何社会规范均具有强制性,法与其他社会规范不同之处在于法具有国家强制性,B选项错误。法律中存在一些因素是由原始习惯演变而来,但是习惯性并不是法的基本特征,C选项错误。因此选 D。
6. 【参考答案】 D
【分析】 本题考点为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观点。商鞅变法时期地主阶级已经崛起并成为实际上的统治阶级,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认土地私有制,实际上是将新兴的地主阶级力图让土地由国有变为私有的要求上升为国家法令的做法,即将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法律的行为,这反映的当然是法的第一层本质即国家意志性,D选项正确。这里并未提到公意也就是人们的共同意志或普遍意志,故而不是卢梭主张的公意论,A选项错误。题干中虽然提到了秦孝公对商鞅变法的支持,但是也没有强调废井田确认土地私有是秦孝公的命令,故而不是命令说的体现,B选项错误。“法的本质是物质生活条件”一说也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观点,但是这层本质强调的是物质生活条件或者说经济条件对法律的决定作用,而题干中并没有体现这层意思,而是突出了秦孝公作为统治阶级的支持态度,C选项错误。
7. 【参考答案】 A
【分析】 本题考点为法的基本特征。研究法的基本特征目的在于区别法和其他相似事物,既然是相似事物,那就不可能四个基本特征都不同。那么要区分法与某一相似事物,就必须认清哪些是两者区别,哪些不是,这样区分清楚了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法。题干中提问的是法与政党规章纪律之间的区别,这两者都是规范人们行为效果的社会规范,也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区别在于政党规章纪律的内容不一定是权利义务相一致的,有可能义务大于权利,也可能权利大于义务,也可能只有权利没有义务,或者只有义务没有权利;政党规章纪律是政党内部通过一定程序制定的,而不是国家制定和认可并体现国家意志的,因而也不具有国家意志性;政党纪律也不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而是依靠政党内部的机构以及力量。故A为正确答案。反过来我们也就更加理解了法具有的权利义务一致性、国家意志性和国家强制性这三方面特征。
8. 【参考答案】 A
【分析】 本题考点为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相关学说。B选项比较容易排除,它实际上是否定了法的阶级意志性,错误。法是由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从根本上是这样的,但是题中的引文并未涉及生产力水平的问题,C选项不切题,错误。政治立法强调的是统治阶级基于其政治上的优势地位和统治的需要而将其意志(本质上也是经济需求)上升为法律,市民立法则是根据市民社会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的需要上升为法律,两者虽然在根本上都是经济关系的要求,但是性质却并非完全一样,后者经济内涵的色彩更直接、明确,D选项错误。A选项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物质制约性本质的具体内涵,正确。
9. 【参考答案】C
【解析】A项是神意论的代表,认为神的智慧是一切法律的渊源。B项是理性论的代表,认为法的本质是理性、人性等。C项是德国历史法学派代表人物,认为法与语言、风俗、政治一样,是民族精神、民族特性和民族共同意识的体现。D项是美国社会法学派代表人物,认为法是社会控制的手段。本题选C。
10. 【参考答案】B
【解析】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强调法是自由意志的外在表现形式,自由意志是法的内核,“法是自由意志的定在”。因此本题选B。
11. 【参考答案】 B
【解析】 马克思这段话主要表明在民主的国家里与在专制的国家里法律的地位是不同的,实行民主的国家坚持法律至上的原则,但是不代表君主或者国王不可以参与立法,比如英国的法律就是以女王的名义颁布的。选项B错误。选项ACD都是正确的。
二、多项选择题
1. 【参考答案】 AC
【解析】 国家的强制力是法律实施的最后保障手段。法律之所以要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取决于两个原因:一是法律不一定能够始终为人们所自愿遵守,需要通过国家强制力强迫施行;二是法律不能自行实施,需要国家专门机关予以运用。AC选项正确。本题主要考查对法的国家强制力部分的双重理解,是基础知识,但由于比较细碎较为容易忽视,望考生在备考中加以重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2. 【参考答案】 ABC
【解析】 ABC三项都是法的规范性的特点,D选项属于法的普遍性的特点,故错误。
3. 【参考答案】 AD
【解析】 法是统治阶级或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体现。法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具有整体性,这主要是指: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不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各政党、集团及每个成员的个别意志,也不是这些个别意志的简单相加,而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共同意志或根本意志。这种共同意志或根本意志是统治阶级作为一个整体在政治、经济上根本利益的反映。AD选项过分地强调了法所体现的意志为各阶级的意志总和,缺乏辩证的思维方式,因此不正确。
4. 【参考答案】 ABCD
【分析】 本题考点为非马克思主义法学流派关于法的本质的学说。对于学说,前面题目的分析中一直强调要系统地理解记忆,但是最重要还是对相关学说基本观点的理解。本题选项即是对四种最主要的非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学说基本观点的总结、简化,可以理解记忆,详细的内容可以基于这些简化观点去展开、认识和判断。
5. 【参考答案】 ABCD
【分析】 本题考点为法的基本特征中的规范性和普遍性。AB选项是对这两个特征定义的理解,即规范性是指对行为的规范和指导,普遍性是指这种规范和指导的普遍约束力,而不是像判决书之类的法律文件那样只具有特定的约束力。C选项是对规范性内涵要点的理解,即这种规范是针对行为的,尤其是涉及形成社会关系的交互行为的规范。D选项是理解普遍性时必须注意对其相对性的理解,普遍适用只是在相对范围内,如在普遍性的两重含义里强调空间维度上只能在一国主权范围内普遍适用,在时间维度上生效前和失效后也不能适用。综上所述,ABCD四选项均正确。
6. 【参考答案】 ABC
【分析】 本题考点为法的权利和义务一致性特征。关于法的权利和义务一致性特征,可以分几个层次来理解,最基本的就是法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而且这种权利和义务规定必须是明确的,否则无法给人以确切的指引。同时,明确性特点也是一致性的前提,因为不明确的话就难以很好地实现一致,故而ABC三选项都是正确的,而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主要是指两者能相互对应以便更好地实现权利和履行义务,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完全对等,且不说古代的很多权利义务关系在现代看来是不对等的,即便现代法治国家里,权利义务关系也只能是基本对等,或者说总体上平衡,D选项错误。
7. 【参考答案】ACD
【解析】理性论将法的本质解释为理性、人性等,西方首先将法的本质归结为理性的是斯多葛学派,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从人们对法的认识过程来看,法的第一层次本质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不是从辩证法的观点来看,而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B项错误。霍布斯是命令说的代表,认为法是国家对人民的命令,C项正确。法的第一层次本质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这种意志不是统治阶级的个别意志,也不是个别意志的简单相加,而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共同意志或根本意志,D项正确。
8. 【参考答案】 ABC
【解析】 规范都具有保证自己实现的力量,不按照自然法则办事,会招致自然界报复;不按照社会规范行事,也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律实施的最后力量,所以法律具有保证自己得以实现的力量。选项A正确。
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是由公共权力机构制定或认可的具有特定形式的社会规范,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法律程序保证实现的社会规范,是可诉的规范体系,具有可诉性。选项BC正确。
自然力指自然界中存在、与人力无关的力量,比如水力、风力、太阳能等。保障法律实施的国家暴力是一种人为的力量,而非自然力。故选项D错误。
三、简答题
1. 【参考答案】 (1)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具有规范性和普遍性。法的规范性指法所具有的规定人们行为模式、指导人们行为的性质。法的普遍性是指法所具有的普遍约束力。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和权威性。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就在于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因此,从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意义上看,法体现国家的意志。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还意味着体现国家意志的法具有统一性和权威性。
(3)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法律只要规定了权利,就必须规定或意味着相应的义务。法律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分配利益,影响人们的动机和行为,进而影响社会关系。这表明法具有利导性。法的利导性取决于法律上双向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和程序性。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国家强制力是法律实施的最后保障手段。法律还具有程序性,主要是从近现代意义上讲的。无论立法、执法还是司法,都有相应的法律程序。
2. 【参考答案】 法的规范性的特点有:
(1)它针对的对象是不特定的大多数人。
(2)它只对规范制定生效后发生的行为有效。
(3)在其有效期内,针对同样的情况反复适用。
法的普遍性的含义有:
(1)在一国主权范围内,法具有普遍的效力,所有人都要遵守。
(2)法律对同样的人和同样的事同样适用,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法硕考研法理学模拟习题(2)答案”,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法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