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法硕考研带背知识点:中国传统法制的主要特征”相关内容,为报考法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法硕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简述中国传统法制的主要特征
第一,法自君出,重权隆法。君主享有最高的立法权,决定法律的创制和变迁。法律也以维护君权为要务。君主和统治集团重视制定和运用法律,巩固政权稳定,维护社会秩序。这种传统是由古代农耕文明的特性所决定的,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根源。
第二,诸法并存,民刑有分。中国古代的法典编纂保持“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的体例,但是在法律体系上,则是“诸法并存,民刑有分”的,即法律体系是由刑法、民事法、行政管理法、诉讼法等法律部门构成的。“诸法并存,民刑有分”是从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特殊性和具体性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法律体系而言的,至于“诸法”是否都发展成独立的部门法,需要结合历史发展的进程予以具体分析。
第三,家族本位成伦理法制。中国古代是沿着由家而国的途径进入文明时代的,因此宗法血缘关系对于社会和国家的诸多方面都有着强烈的影响,尤其是宗法与政治的高度结合,造成了家国一体、亲贵合一的特有体制。儒家所倡导的伦理道德成为法律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精神。法律维护家族本位的社会结构及其经济基础,历经数千年依然保持稳定。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的交融发展,成为传统法制的重要特征。
第四,调处息争,无讼是求。无讼是中国古代法制建设的价值取向,调处是实现息讼、无讼的重要手段。调处适用的对象是民事案件与轻微的刑事案件,调处的主持者包括地方州县官、基层小吏和宗族尊长。调处息争适应封闭的小农经济基础的深厚地缘关系,依赖的是宗族势力和基层国家权力,凭借的是礼与法相结合的多种法律渊源,维护的是三纲五常的伦理秩序,形成了一整套的完备制度。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法硕考研带背知识点:中国传统法制的主要特征”,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法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