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依照我国《刑法》第13条的规定,“不认为是犯罪”的条件是( )A. 社会危害小 B.主观恶性小 C.情节轻微 D.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
答案:D 《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D项正确。
2.区分“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宏观标准是()
A.刑法总则理论 B.刑法分则理论
C.《刑法》第13条“但书” D.刑法分则条款
答案:C 《刑法》第13条的“但书”表明犯罪不仅仅需要正确“定性”,还需要合理确定危害的“程度”或“量”。“但书”的基本理念是通过对犯罪的实质特征提出定量的要求,赋予司法机关酌情排除犯罪的权力,避免过分拘泥于法律形式而作出刻板教条的判决。“但书”是区分“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宏观标准。C项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但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但书”表明在我国认定犯罪不仅仅需要正确“定性”,还需要合理确定危害的“程度”或“量”
B.“但书”是区分“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宏观标准
C.“但书”可以缩小犯罪或刑事处罚的范围,避免给一些轻微的危害行为打上犯罪的标记
D.“但书”是指“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答案:ABC 《刑法》第13条规定的犯罪定义既含定性要求又含定量要求,对于合理认定犯罪及处罚犯罪具有重要意义,该犯罪定义不仅从性质上明确犯罪具有危害性和违法性,而且 还设置了定量要求,即“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被称为犯罪定义的“但 书”。D项错误,ABC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