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孟子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1-05-12 09:26:00  |  关键词: 孟子 孟子三章

  •  
  •  
  •  

孟子


孟子(约前371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后世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其作品《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

孟子的主要思想就是:仁、义、善。《史记》说孟子有著述七篇传数世,《汉书·艺文志》说有十一篇。东汉末赵岐说孟子有《性善辩》《文说》《孝经》《为政》四篇外书,则十一篇当是在七篇外又加外书四篇。赵岐认为外书四篇内容肤浅,与内篇不合,当是后人所作。流传至今的《孟子》,即赵岐所说的内篇。全书虽非孟子手笔,但为孟子弟子所记,皆为孟子言行无疑。从书中看出孟子有如下一些言论和思想: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可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因而他要求人们重视内省的作用。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仁政就是对人民“省刑罚,薄税敛。”他从历史经验总结出“暴其民甚,则以身弑国亡,”又说三代得天下都因为仁,由于不仁而失天下。强调发展农业,体恤民众,关注民生,他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7] 他又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认为君主必须重视人民,“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君主如有大过,臣下则谏之,如谏而不听可以易其位。至于像桀、纣一样的暴君,臣民可以起来诛灭之。他反对实行霸道,即用兼并战争去征服别的国家;而应该行仁政,争取民心的归附,以不战而服,也即他所说的“仁者无敌”,实行王道就可以无敌于天下。在价值观方面,他强调舍身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强调要以“礼义”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能为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放弃礼义,“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真题演练

1. 所谓“四心说”,即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 )的思想。(2017,对外经贸大学,2)

A孔子 B 韩非子 C老子 D孟子

2.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与下列哪一观点属于同一学派。( )(2017,南京航空航天大学,7)

A.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B.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D.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 下列关于孟子思想的说法错误的是( )(2014,湖南大学,1)

A. 孟子把道德仁义推行到社会、国家的治理之中,提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思想。

B. 孟子针对道义的修养,提出了著名的“养气说”。“养气”方能“知言”,可以根据道德准则去判断言辞的邪正。

C. 孟子主张性伪和而天下治,通过天后天的教育,或通过国家刑法与社会规范的制约,使人以理性支配感性,维护社会道德秩序。

D. 孟子提倡弘大刚毅、坚定不移的气节和情操,崇尚死而后与无所畏惧的任道精神。

4.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请问杨子是谁?( )(2012,郑州大学,3)

A.杨朱

B.杨氏之子

C.杨氏这小子

D.杨子这个人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上一篇:老子
下一篇:儒家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郑州市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2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