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名关之山海关
公元1381 1737年 解放初期 1952年 1953
山海关历史沿革图示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在此地建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清乾隆二年(1737年)撤卫置临榆县,为县治所在地。解放初期,先后设秦榆市(今秦皇岛市)山海关办事处,辽西省(现辽宁省)山海关市。1952年11月,划归河北省。1953年,撤市建区,属秦皇岛市。
山海关区,隶属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咽喉要道,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山海关古称榆关,也作渝关,又名临闾关,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达奉命在此地创建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
山海关区南襟渤海,北依燕山,交通便利,海陆空立体交通条件十分便捷,京沈高速公路、京哈铁路均在此交汇,京沈高速公路出口距城区仅5公里
山海关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名胜古迹荟萃、风光绮丽,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历史文化遗存众多,山、海、关、城、楼、湖、海、洞、庙种类齐全。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山海关已获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中国长城文化之乡、中国孟姜女文化之乡、中国书法之乡等称号。
截至2018年,山海关区下辖4街道、3镇:南关街道、古城街道、西关街道、路南街道、第一关镇、石河镇、孟姜镇。拥有国家级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人口14万人,距离沈阳市363公里。2016年,山海关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5.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