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6年教育硕士教育心理学: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相关内容,为教育学专硕考研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333考研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点击领取考研备考资料
1.认知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
1.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阐明了儿童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儿童的认知发展可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四个阶段。它们依次发生,表现出连续性和阶段性。
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具体表现为:
(1)阶段性。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具有代表该阶段特征的主要行为模式。
(2)顺序性。认知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如:从简单具体不断向复杂概括发展,从无意向有意发展,从笼统向分化发展。
(3)连续性。前一阶段的思维模式总是要整合到后一阶段的思维模式之中,前后阶段具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和重叠。
2.认知发展的规律与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应当遵循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要以儿童认知发展的顺序性为基础,既要看到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注重选择适合儿童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也要考虑认知发展的连续性。教育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注重所教内容之间的联系,增强教学效果。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6年教育硕士教育心理学: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教育学专硕考研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