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成年期的心理发展观”相关内容,为报考心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成年期的心理发展观
(一)老年丧失观/传统发展观
该观点认为,从中年起到老年的心理变化,只是不断老化和衰退,而没有发展,其依据是:人是生物有机体,其心理活动将随着机体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机体的衰退而衰退;心理的发展是单向前进的,不可逆转的;年龄是心理发展或衰退的根据,并且是普遍适用的。
(二)毕生发展观
该理论认为,心理发展贯穿一生,不仅青少年时期存在发展,中老年也存在发展。心理发展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由于生活条件和经验的变化,个体心理发展也出现发展形势的变化。毕生发展观的观点主要有六点。
1.发展是跨越终生的
发展是终生过程,个体适应自己所选择的情景的能力在变化,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特征和价值,不存在哪一个时期更重要或不重要的问题。
2.发展既包含了得,也包含了失
发展是朝向多个方向的,人们可能会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人们会通过学习来管理得失或对此进行补偿,以求尽可能多的得,尽可能少的失。
3.生物学和文化的相对影响在生命全程中会变化
生物学的影响,如感觉的敏锐度和肌肉的力量与协调,会在一个人变老时减弱;但是文化的支持,如教育、人际关系和适合老年人的技术环境,则可能对此有所补偿。
4.发展包含了资源的不断再分配
个体会选择用他所拥有的一切做各种各样的“投资”。这些资源可能有助于成长,有助于维持或恢复,或有助于应对无法维持和恢复时的丧失。投入到这三种技能上的资源的分配,在人的一生中会发生变化,因为可用资源的总量是在减少的。
5.发展是可修正的
贯穿人的一生,发展显示出可塑性,但发展的限度和可塑性程度都有不同。
6.发展受到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每个人的发展都是在多重背景中进行的。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成年期的心理发展观”,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