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24考研心理学考点背诵:侵犯行为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3-02-03 17:06:27  |  关键词: 24考研心理学考点背诵 侵犯行为

  •  
  •  
  •  

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心理学考点背诵:侵犯行为相关内容,为报考心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24考研心理学考点背诵:侵犯行为

  什么是攻击行为

  攻击行为(aggression)定义为企图伤害他人的身体行为或者言语行为。攻击行为分为敌意性攻击行为、工具性攻击行为两种:敌意性攻击行为由愤怒引起,以伤害为目的(谋杀)。工具性攻击行为只是把伤害作为达到其他目的的一种手段(恐怖活动)。

  攻击行为的理论

  (一)生物学理论 1、本能论和进化心理学 弗洛伊德的“死本能”强调自我破坏性。洛伦兹强调攻击行为的适应性而非自我破坏性。共同点在于都强调本能是非习得的。 2、神经系统的影响 攻击是复杂的行为,并非简单地受大脑中某个特定区域控制。尽管如此,研究者还是在动物和人类身上发现了一些能够促进攻击行为的神经机制。比如,反社会行为障碍的人的大脑灰质总量以及前额叶均小于正常人。 3、基因的影响 在分开询问的条件下,对异卵双胞胎来说,同卵双胞胎更可能在“脾气很大”或者“经常打架”的问题上给出一致的回答。攻击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并非单纯地只受“不良”基因或“不良”环境的影响,先天和后天因素是互相影响的。 4、生物化学因素 (1)酒精:在一项实验研究中,喝醉的人会施加更强的电击,在回忆人际关系冲突时感觉到更强烈的愤怒。 (2)雄性激素:给男性注射睾丸激素并不直接使人变得富于攻击性。睾丸激素大致可比作电池的电力,只有电力水平很低时,暴力犯罪才会明显下降。 (3)5-羟色胺:灵长类动物和人类中有暴力倾向的幼儿和成人5-色胺水平偏低。 (二)挫折-攻击理论 1、经典挫折-攻击理论 挫折产生攻击的动机。由于对反对和惩罚的畏惧,人们往往不直接对挫折源进行攻击,因此攻击驱力可能会被转移,指向其他目标,甚至转而指向自己。 2、修正后的挫折-攻击理论 伯科威茨认为原有的理论夸大了挫折与攻击之间的关联,因此它对该理论进行了修正。伯科威茨认为,挫折产生的是愤怒,即攻击的一种情绪准备状态。愤怒起源于某个有其他行为选择可能的人阻挠了我们实现目标。一旦有攻击线索“拔掉了瓶塞”,受挫者就特别容易大发雷霆,把愤怒“倒个底儿朝天”。 (三)社会学习理论 基于本能和挫折的攻击行为理论认为:充满敌意的强烈冲动来自内在的情绪,这些情绪可以把体内的攻击欲望“释放”出来。社会心理学家指出,学习同样可以“引导”出攻击行为。 班杜拉提出了攻击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他认为,人们对攻击行为的学习不仅发生在亲身体验其后果时;通过观察别人,人们也可以进行同样的学习。像很多社会行为一样,当看到别人表现攻击行为并没有受到惩罚时,我们会习得攻击行为。家庭、文化、大众媒体会起到攻击性榜样作用。 观察学习:班杜拉的攻击性观察学习实验发现,观察到成年人对玩具娃娃进行攻击行为的儿童更倾向于表现出相同的行为。由不愉快体验产生的情绪唤醒激发攻击行为。但我们是真的发起攻击行为,还是做出其他的回应,还取决于我们对结果的预期,这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专业课.jpg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心理学考点背诵:侵犯行为”,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郑州市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2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