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京师同文馆作为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式学堂,创办于( )
A.1840年 B.1860年 C.1862年 D.1864年
2.我国近代史上编撰《海国图志》,对西方各国进行全面介绍的思想家是( )
A.龚自珍 B.魏源 C.林则徐 D.王国维
3.清朝时,成为当时支配学术界、教育界的一种潮流是( )
A.训诘学 B.考据学 C.实证学 D.自然学
4.初步勾勒出“中体两用“思想理论框架的著作是( )。
A.冯桂芬的《采学西议》 B.沈守康的《救时策》
C.魏源的《海国图志》 D.张之洞的《劝学篇》
5.洋务学堂的主要类型不包括( )。
A.外国语学堂 B.军事学堂
C.科技学堂 D.文艺学堂
6.中体西用“思想的根木局限是( )。
A.只学习西方的科技 B.只学习西方的政治
C.封建制度的存在 D.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
7.下列不属于洋务教育的活动的是( )
A.举办新学堂 B.派遗留学生
C.转变教育观念 D.学习西方教育制度
8.近代中国第一所实施班级授课制的官办新式学堂是( )。
A.京师同文馆 B.湖南时务学堂
C.福建船政学堂 D.上海广方言馆
二、简答题
1.简述清末所创设的各级各类新式学堂和它们的主要特点。
三、分析论述题
1.评述张之洞“中学为体,两学为用”的教育思想。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l.C 2.B 3.B 4.A 5.D 6.D 7.D 8.A
二、简答题
1.答: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至90年代,洋务派开办了大批洋务学堂,主要有三类:
(1)方言学堂即外国语学堂,以学习外语为主,主要培养翻译人员,如北京的京师同文馆、上海的广方言馆等。
(2)军事学堂。培养能使用洋枪洋炮的十兵和军官。主要有福州船政局附设的船政学堂,夭律的北洋水师学堂等。
(3)技术学堂。培养会使用和维修洋机器的人员和一些通讯人员等。如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的机械学堂,天津电报学堂等。
其主要特点表现为:(1)在教学内容上,以学习“西文”、“西艺”为主,注意学以致用,与传统学校的教学内容有明显区别;(2)在教学方法上,注意按照知识的接受规律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死记硬背学风;(3)在培养目标,旨在造就洋务事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与传统学校培养科举人仕的人才有所不同;(4)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班级授课制,有课程计划、学制年限,与传统学校进度不一的个别教学有很大不同。但是,由于洋务学堂植根于半殖因地半封建社会的士壤,因而表现出新旧杂揉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首先,洋务学堂零星分散,缺乏全国性的整体规划和学制系统;其次,在“中体西用”的总原则下,洋务学堂在学习西学的同时,不放弃对传统儒家经学的学习;再次,洋务学堂为洋务大臣所举办,因而其管理带有一定的封建官僚习气。
三、分析论述题
1.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教育思潮和社会思潮。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把它系统化、理论化,使它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纲领。其基本思想是教育首先要传授中国传统的经史之学,这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要放在率先的地位,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弥补中学的不是。张之洞把中学的内容概括为经、史、子、集,尤其强调“明纲认为三纲五常是中学之本原,以此反对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他把西学概括为西史、西艺、西政三部分。他所理解的西政,并非西方政治,只不过是一些具体的政治制度,如学校制度、武备制度等等。他在维新变法前夕再次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目的在于强化封建君主专制,反对政治改革,因而这一主张具有明显的保守性、反动性。
但是,这一教育主张在客观上也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1)它从理论上论证了西学的有用,为近代西学名正言顺地进人中国创造了依据;
(2)它将学校列为西政的首位,有利于引用西方的学校制度和教育理论;
(3)有选择地向西方学习,有助于维护民族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