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中国教育史考点精讲: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0-04-11 09:54:16  |  关键词:

  •  
  •  
  •  

中国教育史考点精讲: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

为了指导和推动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期根据时代状况和党的中心工作转移。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不同的教育方针这些教育方针延续了大革命时期党的教育纲领的精神也反映了战争环境下的斗争需要基本精神是教育为阶级斗争革命战争服务为扩大巩固建设革命根据地服务。

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

革命根据地建立后面临着国民党的不断围剿根据地文化落后工农和红军大部分都是文育为了提高红军和广大群众的文化与觉悟巩固和发展革命政权在苏维埃的领导下各地政府都积极地开展了教育工作。

193111中华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在宣言中明确提出了苏维埃的教育方针工农劳苦群众不论男女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教育上完全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取消一切麻醉人民的封建的宗教的和国民党的三民主义教育”,阐明了苏区教育的根本性质。

毛泽东于1934年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更具体明确地表述了苏维埃教育的总方针在于用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劳苦大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的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根据这个方针毛泽东在1934年全国工农兵大会的报告中又指出当前苏维埃教育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履行全部的义务教育是发展广泛的社会教育是努力扫除文育是创造领导斗争的高级于部。毛泽东对苏区教育总方针和总任务的阐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思想和苏联教育经验的理解和吸取并结合了中国革命根据地的具体情况坚持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有利于支待根据地的生产和战争倡导了工农大众的教育普及和教育权利平等。这一方针合乎实际具有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和革命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最初的较为明确的表述是对苏联教育实践的总结也为它的进一步发展和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易出题型选择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抗战时期依据党的一切为着前线一切为着打倒日本侵略者和解放中国人民的总方针中共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方针政策抗战教育政策(着重于对抗战教育国防教育的思考)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政策(即向着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和封建主义的文化残余展开斗争)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政策(出于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根据地文化教育的实际状况和党的未来事业发展的准备)实行生产劳动的教育政策(出于坚持抗战的需要出于对青年教育的需要)民办公助的政策(既要求充分发挥民间办学的积极性充分尊重民众对学校学制教育内容的需求也强调通过公助的形式加强对学校的指导和管理)等。

◆易出题型选择题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

19401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其中全面阐明了新民主主义义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和新教育确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教育的总方针。这一方针区分了新旧文化和新旧民主主义区别了新民主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

所谓民族的”,是指新民主主义教育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尊严带有民族特性的教育。

所谓科学的”,是指新民主主义教育是反对一切封建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与实践统一的教育。

所谓大众的”,是指新民主主义教育是为全民族90%以上的工农民众服务的教育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教育因而又是民主的。

注意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贯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的教育中其中应重点掌握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

◆易出题型选择题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郑州市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2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