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看书几遍,不如真题一遍。真题虽然年年变,但从实际来看,大家会发现往年考过的知识点还是会不断的重复出题。为什么说真题重要?因为真题反映的是命题人的思想!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暨南大学2024考研真题:世界史基础729”相关内容,希望给同学们的专业课备考提供帮助!
暨南大学2024考研真题:世界史基础729
一、名词解释(共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1.克里斯提尼改革
2.阿里乌斯派
3.拉丁帝国
4.戒日王
5.阿拉伯大翻译运动
6.开明专制
7.雾月政变
8.苏南冲突
二、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简述1122年《沃姆斯协定》的背景与内容。
2.简述西欧向海外殖民扩张对世界经济联系的影响。
3.简述甘地主义的主要内容。
三、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在评议一次关于工业革命根源的讨论中,笔者呼唤一场“中世纪学者的
反抗”,去分析并说明为什么早在公元1500年以前,作为近代转型之基础的相对
现代的经济制度就已存在。
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阶段是通向“腾飞”的工业革命的一条“漫长的跑
道”。事实上笔者认为,中世纪在许多方面都比1500—1800年间的三个世纪富有
活力。在公元900—1300年间的大繁荣时期,增长在整个欧洲都发生了,人口的
大幅增长与人均实际收人的长期提升之间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在1500—1800
年间增长却局限在了北海地区——16世纪的佛兰德斯(Flanders)、黄金年代的
荷兰以及大约1610年之后的英国(和苏格兰)——而在同一时期,欧洲其他地
区的人均收人最好的状况也就是停滞不前。
解释这种增长模式的改变——即为何1300年以前发生于整个欧洲的增长,
在1400年之后却只集中于北海地区,能够解决有关18世纪晚期工业革命(突破)
之起源的三种不同争论:关于“大分流”(GreatDivergence)的争论,人力资
本形成在“革命”的准备阶段所起作用的争论,以及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
争论。”
——摘编自扬·卢滕·范赞登:《通往工业革命的漫长道路:全球视野下的
欧洲经济,1000-1800年》
问题:
(1)结合上述材料,根据所学知识,简述中世纪经济“富有活力”的主要
表现。(12分)
(2)简述北海地区1500-1800年间增长的主要表现。(10分)
(3)材料中所说的“大分流”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这种
“大分流”的观点。(8分)
2.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5月8日,丰臣秀吉会见了到达日本的明朝使团,
提出了“明日和平条件”七条:(1)远嫁大明公主为日本天皇后;(2)发展明日
贸易;(3)明、日两国武官永誓盟好;(4)京城及北部四道归还朝鲜,南部四道
割让于日本;(5)朝鲜送一王子至日作为人质;(6)交还所俘虏的朝鲜国二王子
及其他朝鲜官吏;(7)朝鲜大臣永誓不叛日本。
问题:
(1)该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4分),试分析该事件的原因(6分)
及大致过程(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该事件的历史影响。(14分)
四、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50分,共100分)
1.一些学者认为,公元843年的凡尔登协议,奠定了中世纪乃至近代欧洲的政
治格局。请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或批判这种观点。
2.请结合史实,论述美国成为世界霸主为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而不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间。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暨南大学2024考研真题:世界史基础729”,更多院校考研专业课真题分享,敬请关注天任教育非统考专业课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