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始创于2006年,专注考研。
学习方面:学习环境上我们配有敞亮美好的教室,每个教室都配有空调,每位学生配有独立桌椅,每个桌椅旁边就有固定插排,有区域无线网覆盖,教室按照文理分班等;学习进程上面配有不同的班次比如高三自习班/刷题答疑班/精讲班/寄宿一对一,每个班次的区别详情咨询本人或留言哦~
住宿方面:标准的六人间,每位同学配有相应桌椅和衣柜,每个宿舍都配有空调、独立卫生间、专用洗衣机和洗漱台,厕所还有供暖系统,还有宿舍老师24小时值班!
加右侧微信详细咨询!
学习方面:学习环境上我们配有敞亮美好的教室,每个教室都配有空调,每位学生配有独立桌椅,每个桌椅旁边就有固定插排,有区域无线网覆盖,教室按照文理分班等;学习进程上面配有不同的班次比如自习班/刷题答疑班/精讲班/寄宿一对一,每个班次的区别详情咨询本人或留言哦~
住宿方面:标准的六人间,每位同学配有相应桌椅和衣柜,每个宿舍都配有空调、独立卫生间、专用洗衣机和洗漱台,厕所还有供暖系统,还有宿舍老师24小时值班!
加右侧微信详细咨询!
当前对于研究生招生简章全国各大研招院校在陆续发放中,为方便大家及时了解全国各省市院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以下是中公考研小编整理的“2020年陕西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2020年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学院简介
1.办学历史
陕西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始建于1978年,经过40多年的办学积淀,先后经历了陕西工学院机械系、陕西理工学院机电系、陕西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的发展阶段。学院拥有“机械工程”陕西省重点学科、陕西省重点实验室,2006年获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011年获批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2014年获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2.师资队伍
机械工程学科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构建了学术水平较高、有发展潜力的学科梯队,提高了团队整体实力。目前,学科共有教学科研人员72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8人,副高职称2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1人,硕士生导师26人,陕西省教学教师3人,校级教学教师2人,聘请陕西理工大学“汉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
近五年来,机械工程学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承担企业委托项目200余项,科研成果获陕西省科技技术奖7项、军队科技进步奖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500余篇,被SCI、EI、CSCD等检索100余篇,国、内外访问学者10人。
3.人才培养
近年来,研究生公开发表各类论文500余篇。已有8名同学分别考取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4.研究方向
名称 | 主要研究领域、特色与优势 |
1.数字化与智能制造 2.制造装备及控制研究 | 近5年,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教育厅、汉中市等科研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共62项,取得了一批工程研究成果,其中,有些研究成果已经在企业应用,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飞机部件蒙皮余量自动切割装置”项目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某型大飞机的机身端面蒙皮余量的切割上,实现了国内飞机机身蒙皮余量切割的自动化,关键技术获得省科技一等奖。为中航飞机起落架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研发了弹射杆试验型架、高能转筒扭矩检测装置等,解决了我国首次研发的某型号起落架在产品定型、性能试验方面的检测问题。为汉江机床有限公司研发了螺杆转子砂轮修型软件,解决了高精度转子的磨削问题。 |
3.检测及智能传感技术 4.机电系统监测与控制 | 研究方向是集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光学、自动控制和计算机技术等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各类机械的检测、控制及机电一体化技术。近5年,学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工业攻关等7项纵向科研项目,经费总额51万元;同时,学科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签订横向项目24项,经费总额88万元。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1篇,其中核心期刊52篇,SCI、EI、CSCD收录21篇;授权专利82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37项;获得各级奖励6项,其中省部级奖励1项。 |
5.数字化设计 6.现代设计理论及方法 | 研究方向秉承服务区域发展的理念,本学科教师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教育厅、汉中市等科研项目和大量企业委托项目,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新型机械传动设计领域内的“少齿数齿轮传动技术”获得汉中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现代设计方法领域内的“连杆凸轮减速器”“洞库掘进电动出碴运输系统研究”“水平式双绞龙节能型打擦洗麦机研发与应用”分别获得陕西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汉中市科学技术二等奖。近年来,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5项。 |
7.车辆动力学及控制研究 8.新能源转化与利用 | 研究方向包括新能源车辆动力学及控制研究、汽车轻量化和节能技术研究、新能源材料、汽车动力电池、汽车雷达等方面;能顺应现代车辆设计及其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符合国家汽车行业发展战略,可以有效的促进行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近5年,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5项。先后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各1项、汉中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