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理论的热门话题,归化和异化之争大大推动了“归化”和“异化”的研究。该文是对归化和异化的一些理解和认识。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翻译基本理论:什么是归化,异化? 异化归化的区别?”,供大家参考。
一、什么是归化?什么是异化?
归化(domestication)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Shuttleworth&Cowie,1997:43-44)。它应尽可能的使源语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从而达到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对等”。
异化(foreignization)是指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Venuti,2001:240);或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故意打破目标语言常规的翻译(Shuttleworth&Cowie,1997:59)。它主张在译文中保留源语文化,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
用通俗的语言概括,即归化法要求译者向译语读者靠拢,采取译语读者习惯的译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异化法则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使用的原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二、区别及联系
归化翻译要求译者向目的语读者靠拢,使用地道的目标语语言,以译入语文化为归宿,让译作更利于目标语读者的理解,增强译作的可读性和欣赏性。而异化认为应该以源语或原文作者为归宿,尽量保持译文的“原汁原味”。即“译者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让读者向作者靠拢”。也就是在翻译过程中,迁就外来语的语言特点,异化翻译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在翻译过程中,保留源语言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内容,即以源语文化为归宿。
它们各有优势,也各有缺陷,因此顾此失彼不能达到最终翻译的目的。
1、应用不同
直译在翻译中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习语、俚语和谚语的翻译中 。在广告翻译实践中,译者应根据广告语言的具体特点、广告的目的、源语和目的语的语言特点、民族文化等因素恰当地使用这两种策略 。实现具体与动态的统一 。
2、价值取向不同
价值取向不同:直译和意译侧重于如何在语言层面处理形式和意义,而异化和归化则突破了语言因素的限制,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审美等因素 。韦努蒂认为,归化是“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异化是“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文化差异,将读者带入异国情境” 。
二、归化、异化是否等同于直译、意译?
从历史上来看,异化和归化可以视为直译和意译的概念延伸,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直译和意译。直译和意译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语言层面处理形式和意义,而异化和归化则突破了语言因素的局限,将视野扩展到语言、文化和美学等因素。按韦努蒂(Venuti)的说法,归化法是“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而异化法则是“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由此可见,直译和意译主要是局限于语言层面的价值取向,异化和归化则是立足于文化大语境下的价值取向,两者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