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报辅导班的好处有很多,主要包括有这些:1.有老师领路;2.合理规划复习;3.提供专业学习材料;4.答疑解惑。如果想具体了解考研报辅导班的好处有哪些,那不妨接着往下看吧!
下面从几个方面向大家展示一下天任寄宿考研培训、集训营、自习班的情况:
1、学习方面:学习环境上我们配有敞亮美好的教室,每个教室都配有空调,每位学生配有独立桌椅,每个桌椅旁边就有固定插排,有区域无线网覆盖,教室按照文理分班等;学习进程上面配有不同的班次比如高三自习班/刷题答疑班/精讲班/寄宿一对一,每个班次的区别详情咨询本人或留言哦~
2、住宿方面:标准的六人间,每位同学配有相应桌椅和衣柜,每个宿舍都配有空调、独立卫生间、专用洗衣机和洗漱台,厕所还有供暖系统,还有宿舍老师24小时值班!
3、价位方面:九月份之前都会在原价位基础上优惠2000元并送复试自习班,并且入住时间越长费用相对越高;但是报名越早优惠力度就越大!了解详情联系我吧!
加微信详细咨询!
4、管理方面:(1)统一作息时间、刷卡进入教学区,班主任上课点名、统计出勤率;
(2)自习室电子设备统一管理,严禁大声喧哗,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按专业分班,固定班级,专属座位,空调直饮机等公共设备完善;
(4)班级学习氛围浓厚、量化积分奖励、模考测评奖励;
(5)定期组织班会、校内学生活动,专业心理疏导;
(6)半封闭式管理、外出需请假(严格控制)、辅导员24小时值班全程维护;
中国人民大学关于2018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流程的说明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推荐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招生工作办法的通知》(教学厅〔2014〕5号)规定,中国人民大学2018年继续通过推荐免试方式接收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 一、申请条件 申请推荐免试攻读我校硕士、博士研究生,须符合以下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道德品质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 2.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3.专业成绩排名和综合素质排名均在本专业名列前茅,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原则上要求参加国家英语六级考试且成绩达到426分以上(或具备同等水平的其他种类外语国家级考试成绩)。 4.应具有较强的独立调查研究、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免生在某方面有特殊才能,如对专业的某方面有一定研究,有公开发表的与所申请专业相关的科研论文或著作,且达到较高水平的;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写出具有重要价值的调查报告的;或参加专业领域全国学术活动获奖的;或在境外知名大学学习一年以上的,则可适当放宽申请要求。 5.满足所申请院系要求的其它条件,具体参见各院系接收推免生工作办法。 二、申请及考核程序 1.申请办法 (1)我校部分院系将组织夏令营、学术论坛等活动,请申请人密切关注相关活动信息,按院系要求进行活动报名。活动优胜者将由院系优先向学校推荐接收。 (2)全体申请人均须于2017年9月下旬(具体时间安排需根据教育部文件确定后另行公告),登录教育部推荐免试服务系统,填报志愿,网址:http://yz.chsi.com.cn/。 2.我校各院系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公布复试名单,同时在教育部推荐免试服务系统发送复试通知。 3.进入复试名单的申请人,在教育部推荐免试服务系统接收、确认复试通知,按规定的时间缴纳复试费、参加复试(复试时间、地点和具体形式请以届时院系通知为准)。 4.申请人复试时须提交以下材料: (1)有效期内的身份证原件、每学期均注册的学生证; (2)本科前三学年成绩单,须加盖校教务处公章; (3)提交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成绩单原件及复印件,或其他外语水平证明材料; (4)院系要求的其他材料,例如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出版物,或其他能体现自身学术水平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材料等。 5.复试内容包括: (1)专业课笔试,满分100分; (2)综合面试(包括专业课面试、外语听力和口试、综合素质面试),满分100分; (3)跨一级学科申请免试攻读研究生的申请人,一般应在复试时加试一门专业课,满分100分(具体以院系要求为准)。 三、接收程序: 1.我校于2017年10月中下旬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上统一公示拟接收的推免生名单。 2. 我校在教育部推荐免试服务系统发送待录取通知。推免生在我校规定时间内,登录教育部推荐免试服务系统,确认接受我校发送的待录取通知,逾期未确认者视为放弃。 四、特别说明 1.推免生提供的申请材料应真实准确,如有弄虚作假行为,一经发现即取消其研究生录取资格。 2.推免生接收办法以教育部最新文件规定为准,如本办法所列申请时间及流程有变,我校研究生招生网将另行发布通知,请申请者密切关注。 五、联系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电话:(010)62515340。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网址:http://pgs.ruc.edu.cn。 各院系研究生招生联系方式详见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本说明由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2017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