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是一门培养具备“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正义”的专业价值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社会工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的社会科学。为帮助大家更好地报考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天任小编整理了一批社会工作考研知识点,本文主要分享“危机介入模式”考研名词解析的详细内容。
危机介入模式是社会工作常用模式之一,最早始于1943年林德曼对美国波士顿火灾难民及死亡者家属的适应研究。林德曼和卡普兰合作提出了“危机调适”的概念,认为压力、紧张和情绪的调适与危机有紧密的关系。1974年,美国正式将危机介入模式列入社会服务的重要项目,并且逐步在社会工作领域中推广。
危机介入模式是一种具体的工作方法,通常涉及减轻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利用危机事件帮助服务对象解决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同时提升服务对象适应环境的能力。围绕着服务对象的危机而展开的调适和治疗工作,在紧急介入时,及时处理危机。
(一)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
1、危机介入理论
(1)危机的定义
危机是指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意外危险事件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的状态。
危机分为两类:普通生活经历的危机和特殊生活经历的危机。危机需要同时满足3个方面的条件:一是阻碍服务对象重要目标的实现;二是超出服务对象现有的能力,使服务对象无法凭借以往的方式解决问题;三是导致服务对象出现心理失衡,危机具有即时和紧急的特征。
(2)危机的发展阶段
危机一般分为4个基本阶段:危机、解组、恢复和重组。
2、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
(1)及时处理;
(2)限定目标;
(3)输入希望;
(4)提供支持;
(6)恢复自尊;
(7)培养自主能力。
(二)危机介入模式的特点
1、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
2、快速作出危险性判断
3、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
4、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
本文内容整理自《社会工作概论》等参考书籍及百度百科。
以上就是【社会工作考研名词解析之危机介入模式】的全部解答,如果你想要学习【专业课考点】更多这方面的知识,欢迎大家前往天任法学专业课考点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