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互动 > 考研辅导班 > 正文
考研互动

山西考研复试培训班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4-01-26 15:13:49  |  关键词:

  •  
  •  
  •  
考研机构室推荐

天任考研,始创于2006年,专注考研

学习方面:学习环境上我们配有敞亮美好的教室,每个教室都配有空调,每位学生配有独立桌椅,每个桌椅旁边就有固定插排,有区域无线网覆盖,教室按照文理分班等;学习进程上面配有不同的班次比如高三自习班/刷题答疑班/精讲班/寄宿一对一,每个班次的区别详情咨询本人或留言哦~

住宿方面:标准的六人间,每位同学配有相应桌椅和衣柜,每个宿舍都配有空调、独立卫生间、专用洗衣机和洗漱台,厕所还有供暖系统,还有宿舍老师24小时值班!

加右侧微信详细咨询!        



  各位考研人一定要及时关注2024考研大纲的发布情况,比如考纲的具体内容、考纲的变化等。为方便各位考生能及时了解2024考研大纲相关内容,下面新东方小编为大家带来了“2024年中医考研大纲pdf”一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2024年中医考研大纲pdf


  截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正式发布2024年中医考研大纲pdf,根据往年经验,预计今年9月份左右会公布。

  在新大纲出来之前大家一定要复习重要知识点,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些,快来学习一下吧。

  截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正式发布2024新版大纲,根据往年经验,预计今年9月份左右会公布。

  公共课考试大纲即考研政治、考研英语、考研数学考试大纲,每年由教育部统一公布。

  专业课考试大纲,概括说来分为三类,即教育部统一公布、各大高校及学院公布以及不公布三种类型。

  其中由教育部统一公布的大纲有:公共课和联考专业课大纲。

  在新大纲出来之前大家一定要复习重要知识点,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些,快来学习一下吧。

  邪正盛衰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1)虚实的概念:“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2)虚实错杂:因虚致实、由实转虚。

  (3)虚实真假:“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

  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包括正胜邪退及邪盛正衰。

  此外,若邪正相持或正虚邪恋,邪去而正气不复等,则是疾病转为慢性或留有后遗症的主要原因。

  阴阳失调

  1、阴阳偏胜:

  (1)阳偏胜:阳盛,其病机特点表现为阳盛而阴未虚的实热证。

  “阳盛则热”、“阳胜则阴病”,即阳盛则阴虚

  (2)阴偏胜:阴盛,其病机特点表现为阴盛而阳未虚的实寒证。

  “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即阴盛则阳虚。

  2、阴阳偏衰:

  (1)阳偏衰:阳虚,其病机特点表现为机体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相对亢盛的虚寒证。“阳虚则阴盛”、“阳虚则寒”

  (2)阴偏衰:阴虚,其病机特点表现为机体阴液不足及滋养、宁静功能减退,以及阳气相对亢盛的虚热证。

  “阴虚则阳盛”、“阴虚则热”

  3、阴阳互损:包括阴损及阳及阳损及阴。

  4.阴阳格拒:

  (1)阴盛格阳:即真寒假热证。

  (2)阳盛格阴:即真热假寒证。

  5.阴阳亡失:

  (1)亡阳:“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2)亡阴:“阴者,藏精而起亟也。”

  气血失常

  1、气的失常:

  (1)气虚:指元气耗损,功能失调,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的状态。

  (2)气机失调:指气的升降出入异常而引起的病理变化。

  气滞:即气机郁滞不畅;

  气逆:为气机升降失常,脏腑之气逆上的病理状态。最常见于肺胃和肝等脏腑。

  气陷:是气虚病机的一种,以无力升举为主要特征,常称为中气下陷。

  气闭:是出入异常的病理状态,临床表现为厥证。

  气脱:是出入异常的病理状态,临床表现为脱证。

  2、血的失常:

  (1)血虚:指血液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

  (2)血瘀:指血液的循行迟缓和不流畅的病理状态。

  (3)血热:指血分有热血行加速的病理状态。其临床表现以既有热象又有耗血动血及伤阴的特征。

  3、气和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调:

  包括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血两虚和气血不荣经脉。

  津液代谢失常

  1、津液不足:

  是指津液有数量上的亏少,包括伤津和脱液两种病理变化。伤津时并不一定兼有脱液,在脱液时则必兼有伤津。

  2、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

  “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

  3、津液与气血的功能失调:

  包括津停气阻、气随液脱、津枯血燥、津亏血瘀。

  内生“五邪”

  1、风气内动(内风):又称肝风内动或肝风。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

  (1)肝阳化风:见筋惕肉瞤,肢麻震颤,眩晕欲扑,或口眼歪斜,或半身不遂,甚则血随气逆而发为闭脱之证;

  (2)热极生风:见痉厥、抽搐、鼻翼煽动、目睛上吊等;

  (3)阴虚风动:筋挛肉瞤、手足蠕动;

  (4)血虚生风:肢体麻木不仁,筋肉跳动,甚则手足拘挛不伸。

  (5)血燥生风:皮肤干燥或肌肤甲错,皮肤瘙痒或落屑。

  2、寒从中生(内寒)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内寒与外寒的区别与联系。

  3、湿浊内生(内湿):脾虚生湿。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湿胜则濡泄,甚则水闭浮肿。”

  4、津伤化燥(内燥):

  “燥胜则干。”

  “诸涩枯涸,干劲皲揭,皆属于燥。”

  内燥病变以肺、胃、及大肠为多见。

  5、火热内生(内火、内热):

  (1)阳气过盛化火:“少火生气”、“壮火食气”、“气有余便是火”;

  (2)邪郁化火:一是外感六淫从阳而化热化火;二是病理性代谢产物和食积、虫积等郁而化火。

  (3)五志过极化火:又称为“五志化火”;

  (4)阴虚火旺:此属虚火与阴虚内热有区别。

  经络病机

  1、经络的气血偏盛偏衰

  《灵枢·经脉》在论述足阳明胃经的精气虚实时说:“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

  2、经络的气血逆乱:

  如《灵枢·经脉》在论述足太阴之别的功能逆乱时说:“厥气上逆则霍乱。”

  3、经络的气血运行不畅:

  是某一经络气滞、血瘀的主要成因。

  4、经络的气血衰竭:

  指由于经气的衰败而至终绝气血也随之衰竭而出现的生命临终现象。由于各经循行部位不同,所属脏腑的功能各异故各经的气血衰竭时所出现的证候亦各有特点。

  《素问·诊要经终论》说:“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瘛瘲,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瞏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清白,乃死矣。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矣。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厥阴终者,中热噫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此十二经之所败也。”

  脏腑病机

  1、心的阴阳气血失调:

  (1)心的阳气偏盛:即心火,有虚实之分,由于邪热痰火内郁而致者为实;由于劳心过度心阴暗耗者多为虚。对生理功能的影响有三:一是躁扰心神;二是血热而脉流薄疾;三是心火上炎与下移。

  (2)心的阳气偏衰:包括心气虚和心阳虚,多由慢性疾病的持续损耗发展而成。对生理功能的影响有:一是心神不足;一是血脉寒滞;一是心阳虚衰与肺肾病变相互影响。

  (3)心阴不足:即心阴虚,多由劳心过度,久病失养,耗伤心阴或情志内伤,心阴暗耗;或心肝火旺,灼伤心阴所致。

  (4)心血亏损:即心血虚,多由失血,或血液生化不足,或情志内伤,耗损心血等所致。

  (5)心血瘀阻:即心脉闭阻。阳气不足,血脉寒滞;痰浊凝聚,血脉瘀阻不畅;劳倦感寒;情志刺激常可诱发或加重。

  2、肺的阴阳气血失调:

  (1)肺气不宣:肺气失于宣发;多由外邪袭表犯肺,或因痰火内阻,或因肝升太过,气火上逆犯肺;也可由于肺气不足,或肺阴虚所致。

  (2)肺失清肃:肺气失于肃降;多由外邪袭表犯肺,或因痰浊内阻,或因肝升太过,气火上逆犯肺;也可由于肺气不足或肺阴虚所致。

  (3)肺气虚损:肺的功能减退;多因肺失宣肃,日久不复,发展而成;因久病气虚,或劳伤过度,耗损肺气所致。

  (4)肺阴亏损:肺脏的阴津亏损和阴虚内热;多由于燥热之邪灼肺,或痰火内郁伤肺,或五志过极化火灼肺,或久咳耗伤肺阴所致。

  3、脾的阴阳气血失调:

  (1)脾气虚损:即中气不足;多由饮食所伤,脾失健运或禀赋素虚或久病耗伤;或劳倦过度损伤所致。

  (2)脾阳虚衰:多有脾气虚发展而来,或命门火衰脾失温煦所致。

  (3)水湿中阻:脾阳不足,不能运化,水湿停聚于内。

  (4)脾阴不足:指脾不能运化津液,津液亏少而形成。

  4、肝的阴阳气血失调:

  (1)肝气郁结:多由精神刺激,情志不遂,气机郁滞而成。

  (2)肝火上炎:多有肝气郁结,日久化火;暴怒伤肝,肝气暴涨;五志化火,引动肝火等而成。

  (3)肝血亏虚:失血过多,久病耗损,脾胃虚弱,生化无源所致。

  (4)肝阳上亢:肝阴不足,阴不制阳;精神情志失调,耗伤肝阴。

  (5)肝风内动:邪热炽盛;肝阳化风。

  5、肾的阴阳气血失调:

  (1)肾精亏虚:老年精亏;先天不足;久病耗损;后天失养。

  (2)肾气不固:幼年精气未充;老年精气衰竭;早婚、性生活不节、久病肾虚。

  (3)肾阴亏虚:五脏之火、五志过极化火、邪热久留化火致肾阴耗伤;或失血耗液;或过服温燥壮阳之品;或房劳过度而致。

  (4)肾阳不足:心脾阳虚,日久及肾,房劳过度,耗损肾阳。

  6、六腑功能失调病机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1)胆的功能失调:胆汁的分泌、排泄障碍,多由情志所伤、肝失疏泄,或中焦湿热阻遏肝胆气机等所致。

  (2)胃的功能失调:

  ①胃气虚:饮食失节,损伤胃气;禀赋素虚;久病元气不复。

  ②胃阴虚:热病后期,邪热久留,消烁阴液。

  ③胃寒:过食生冷;过用寒凉之剂;素体中寒。

  ④胃热(胃火):嗜酒、过食辛辣之品;气血痰湿食郁积化热化火。

  (3)小肠的功能失调:湿热下注或心火旺盛循经下移小肠所致小便淋浊、刺痛等病理表现,称作小肠火。

  (4)大肠的功能失调:可因胃失通降、肺失肃降、燥热内结、肠液枯涸、阳虚不运、气虚而无力推动等因素而造成;亦可因饮食所伤、食滞不化;寒湿或湿热下注等因素所致。

  (5)膀胱的功能失调:多为湿热蕴结膀胱或肾阳不足而见尿频、尿灼、尿急、尿痛、血尿等或肾气不固而见遗尿、小便失禁等。

  (6)三焦功能失调: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表现为心和肺、脾和胃肠、肝和胆、肾和膀胱等脏腑气机不利,气的升降出入异常导致;二是概括了肺、脾、肾等脏腑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生理功能异常。

  7、奇恒之府功能失调病机的形成原因及病理表现:

  (1)脑的功能失调:心肝脾肺肾的功能失调均可引起脑的功能失调,出现精神意识思维异常,视听嗅味觉异常及言语应答肢体活动异常等。

  (2)髓和骨的功能失调:可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失养;或因邪热久留,消烁阴液;或因下焦虚寒、精血不足,均可导致骨髓空虚、骨质软弱等病变。

  (3)脉的功能失调:津液枯涸、痰浊内阻、寒凝瘀阻均可引起脉道不利。

  (4)女子胞的功能失调:主要表现在经、带、胎、产的异常方面。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气血不和;二是心肝脾肾功能障碍;三是冲任气血不足。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中医考研大纲pdf”一文,考研大纲预计每年9月份发布,请大家耐心等待。考生可持续关注本频道的更新,小编在第一时间更新2024考研大纲的相关资料。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郑州市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2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