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资讯 > 考试大纲 > 正文
考研资讯

2016河北农业大学土壤学考研初试大纲

来源:启航考研信息网  |  更新时间:2020-03-26 18:02:55  |  关键词:

  •  
  •  
  •  

2016河北农业大学土壤学考研初试大纲

《土壤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绪论

1、掌握土壤、土壤圈、土壤肥力、土壤生态系统、土壤生产力等概念;

2、掌握土壤肥力种类、土壤物质组成成分;

3、明确土壤在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4、了解土壤科学的发展简史及主要学术观点;

5、现代土壤科学研究对象、基本任务及存在问题。

第二章土壤矿物质

1、掌握粘土矿物、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同晶替代等概念;

2、明确土壤矿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

3、掌握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的结构、类型与性质;

4、明确土壤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

第三章土壤有机质

1、掌握土壤有机质、土壤腐殖质、矿化过程、腐殖化过程、腐殖化系数、C/N、土壤有机质矿化率、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HA/FA等概念;

2、了解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和类型;

3、理解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包括矿质化过程和腐殖质化过程,影响分解和转化的因子,明确腐殖物质的组分及特点;

4、明确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环境保护所产生的影响以及调控土壤有机质的途径。

第四章土壤质地、孔性、结构性及耕性

1、掌握土壤粒级、土壤质地、土壤机械组成、物理性砂粒(物理性粘粒)、土壤孔性、土壤容重、土壤比重、土壤密度、土壤孔隙度、当量孔径、团粒结构、土壤结构性、土壤耕性、土壤宜耕期、土壤物理机械性等概念;

2、掌握土壤孔隙类型及与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的关系,明确孔性的影响因素,了解其调节途径;

3、明确土壤结构的类型,了解土壤结构形成的机制,比较不同结构体与肥力的关系;

4、了解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和耕性及其影响因素。

第五章土壤水分

1、掌握土壤重量含水量、土壤容积含水量、土壤贮水量、土壤蓄水量、相对含水量、凋萎系数、最大分子持水量、毛管上升水、毛管悬着水、田间持水量、土壤全蓄水量、土水势及其分势、土壤水吸力、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滞后现象、土壤水分的有效性、土壤水的饱和运动、土壤水的非饱和运动、入渗、土壤水的再分布、土面蒸发、土壤水分平衡、溶质的对流运移、溶质的分子扩散、溶质的机械弥散、溶质的水动力弥散有关概念;

2、熟悉土壤水分的类型及对植物的有效性,土壤有效含水范围及影响因素;

3、明确土壤水分含量表示方法,了解水分含量测定方法;

4、明确土壤水的能态及其测定方法;

5、明确土壤水的液汽态运动,了解土壤水状况与调节途径;

第六章土壤空气和热量

1、掌握土壤通气性、土壤呼吸、土壤扩散系数、土壤呼吸系数、土壤氧扩散率、土壤通气量、土壤热通量、土壤热容量、土壤导热率、土壤温度的日变化等基本概念;

2、了解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掌握其运动的方式;

3、明确土壤热性质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4、明确土壤温度的年、日变化规律,了解地形地貌和土壤性质对土温的影响。

第七章土壤离子交换

1、掌握土壤胶体、永久电荷、可变电荷、土壤电荷密度、离子吸附和解吸、阳离子交换作用、CEC、盐基饱和度、土壤阴离子交换作用等基本概念;

2、了解土壤胶体表面类型及土壤胶体带电的原因;

3、掌握阳离子交换过程的特点、影响因素,明确离子交换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

4、了解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概念以及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

第八章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

1、掌握土壤潜性酸度、活性酸度、总碱度、碱化度、土壤Eh、土壤极限pH值、土壤缓冲性等概念;

2、了解土壤酸碱性的成因;

3、明确土壤具有缓冲性能的原因;

4、明确土壤酸度的强度指标和数量指标,土壤碱性指标,土壤酸碱性的改良;

5、了解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对植物生长、养分有效性及有毒物质积累的影响。

第九章土壤养分循环

1、掌握土壤养分、无机氮的生物固定、铵态氮的矿物固定作用、反硝化作用、闭蓄态磷、缓效性钾、交换性钾、水溶性钾等基本概念;

2、土壤氮的循环过程及调控;

3、土壤磷的形态、数量,固定及转化;

4、土壤中钾、硫、钙、镁的形态、含量以及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形态和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第十章土壤形成和发育

1、掌握物质的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成土母质、成土年龄、土壤成土过程、土壤发育、土壤个体发育、土壤系统发育、土壤剖面、土壤发生层、土体构型等基本概念;

2、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和人为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第十一章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

1、掌握土壤退化、土壤沙化、土壤沙漠化、土壤质量等有关概念;

2、明确土壤质量的评价指标,了解土壤质量评价的方法体系;

3、了解土壤退化的类型及防治途径。

说明:主要参考书

《土壤学》黄昌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郑州市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2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