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创新学院2026年研究生招生专业”已公布,现在天任考研小编分享给大家,最终准确数据以学校官网为准。希望给同学们的考研择校提供帮助!
计划
科目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是国内起步最早的单位之一。1972年,方祖祥教授率先开展心脏起搏器的研制;1975年王威琪院士在国际上率先提出采用相互独立的双超声束多普勒效应定量测定血流速度,开创了复旦大学医学超声研究。一系列开创性成果不仅填补国内研究空白,更为后续学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本世纪初,复旦大学和上海医科大学强强联合,理、工、医融合发展。历经五十余载深耕厚植,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已跻身国内领先、国际知名学科行列。我校于1996年获准设立生物医学工程硕士点,2000年获准设立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2003年获准建立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建立起了从本科到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2019年,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学校综合性学科优势,结合国际前沿研究方向,我们形成了“学科交叉融合”的鲜明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毕业学生在科研、医疗、产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2025年,学校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高质量推进建设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创新学院,由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陈颉领衔,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复旦大学教授迈克尔·莱维特加持,是学校重点布局的新工科高地。学院深度融合生物医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三大前沿领域,依托复旦大学各大直属、附属医院等顶尖平台,促进生物医学工程科技成果转化、区域资源链接,形成了教育和产业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构建了独特的“医工交叉”培养体系,着力培养有志于站在未来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优秀人才。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学院秉持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学科发展的使命,致力于成为全球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创新高地、研发先锋和顶尖人才培养的摇篮,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提升人类健康福祉贡献卓越力量。
66080900(学术学位)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现代生物医学工程的核心支撑和医疗健康产业的重要驱动力,是目前国家与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交叉学科。围绕国家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战略需求以及“智慧医疗”发展的国际前沿,开展智能医疗设备设计与开发、微纳生物医疗传感器、生物医疗芯片设计、智能诊疗及仿生电子系统等关键技术研究,是当前学科专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涉及3大方向:医学信息技术、智能微纳系统设计与集成、生物医疗芯片。本专业注重跨学科融合,结合电子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的前沿技术,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3只招收推免生01(全日制)医学信息技术与系统02(全日制)智能微纳系统设计与集成03(全日制)生物医疗芯片与系统083100(学术学位)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主要研究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方法、医学成像和图像处理方法、生物材料、人工器官等。目前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医学影像与人工智能,生物大数据、脑智研究、生物传感与芯片等。
17只招收推免生01(全日制)医学影像与人工智能02(全日制)智慧医疗超声03(全日制)泛心血管生理的智慧诊疗方法及系统04(全日制)生物医用芯片05(全日制)生物医用材料06(全日制)生物光子学07(全日制)生物力学08(全日制)脑和人工智能09(全日制)复杂细胞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10(全日制)生物医学人工智能085400(专业学位)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领域工程士的培养,以市场需求和工程应用为导向,依托复旦大学生物医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几十年积累的基础和优秀,吸纳国际先进经验,与工业界紧密结合,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法,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解决该领域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以及组织规划实施工程技术研发的能力,在推动技术升级和产业进步方面做出创新性成果的人才。
4601、02、03、04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75信号与信息系统05方向:只招收推免生
01(全日制)生物医学工程02(全日制)集成电路工程03(全日制)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04(全日制)人工智能05(全日制)集成电路产业专项班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创新学院2026年研究生招生专业”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准备考研的同学们节省备考时间、提高备考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