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26年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已公布,现在天任考研小编分享给大家,最终准确数据以学校官网为准。希望给同学们的考研择校提供帮助!
合肥工业大学于2018年获批地理学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本学科立足我校理工交叉优势,依托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资源-环境优势学科,瞄准学科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建设需求,围绕空间信息的获取、存储、管理、分析、处理和信息决策过程,在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环境监测、地质灾害预警、城乡规划等领域开展学科交叉和应用研究,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本学科设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科学与技术四个二级学科方向。近年来毕业生多在政府、企事业单位从事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相关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产工作或进一步深造攻读博士学位。
全日制:16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60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①0091地理学综合
01(全日制)自然地理学
02(全日制)人文地理学
03(全日制)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备注1.本专业招生计划包含考试招生计划数和招收推免生计划数,拟招收推免生计划8个;
2.后期根据教育部下达的计划数及实际录取推免生数,考试招生计划数可能做相应调整。
合肥工业大学地质学学科始建于1945年,学科自创建以来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其中地质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于1981年获得,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和构造地质学),1986年获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获地质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地质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以“双聘院士”、“长江学者”、“万人计划”等国家级人才领衔的导师队伍30余人。学科方向覆盖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地球化学、第四纪地质学等学科方向。学科设有地质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和构造地质学专业为安徽省重点学科;拥有国家级教学团体、国家级特色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国家一流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学);拥有安徽省战略性矿产资源深部探测与评价利用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矿产资源与矿山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成矿理论与找矿预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安徽省教育厅“纳米矿物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紧缺战略性矿产资源成矿理论与找矿预测“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培育)、中国地质科学院共建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学科平台支撑。学科始终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长期开展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已经在中酸性岩与成矿、区域大地构造、深地探测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全日制:30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19地质学基础
④810岩石学
①0092地质学综合
01(全日制)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02(全日制)地球化学
03(全日制)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04(全日制)构造地质学
05(全日制)第四纪地质学
备注1.本专业招生计划包含考试招生计划数和招收推免生计划数,拟招收推免生计划15个;
2.后期根据教育部下达的计划数及实际录取推免生数,考试招生计划数可能做相应调整。
合肥工业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始于上世纪50年代,6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坚持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乃至世界。历经几代老一辈地质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孜孜探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建成了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创新为一体的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高水平学术研究基地。学科紧跟地质科学与地质工程基础理论发展的学科前沿,重点围绕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的矿产资源、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技术方面开展系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既强调地质科学基础理论与方法,又强调基础理论、方法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产学研结合的研究与教学特色,形成了包含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和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在内的四个主要研究方向。
全日制:21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41工程地质概论
①0093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综合
01(全日制)矿产普查与勘探
02(全日制)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03(全日制)地质工程
04(全日制)地下水工程
备注1.本专业招生计划包含考试招生计划数和招收推免生计划数,拟招收推免生计划10个;
2.后期根据教育部下达的计划数及实际录取推免生数,考试招生计划数可能做相应调整。
合肥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于1987年设立,1998年获环境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环境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并拥有环境工程工程硕士授予权,2002年批准为安徽省重点学科,2018年获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利用合肥工业大学多学科交叉优势,融合了地质学、地理学、给排水、化学、生物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的教学科研力量,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已形成了水污染控制技术、环境功能材料、环境化学与过程污染控制、环境生态与污染修复、土壤地下水污染控制技术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建成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为一体的学术研究基地,在区域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和水资源循环利用、地下水污染模拟与修复、工业园区水污染关键共性技术开发以及环境纳米功能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等领域成果突出。本学科拥有安徽省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研究中心、纳米矿物与污染控制安徽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矿产资源与矿山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安徽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全日制:22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44环境科学概论
①0094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
01(全日制)环境工程
02(全日制)环境科学
备注1.本专业招生计划包含考试招生计划数和招收推免生计划数,拟招收推免生计划11个;
2.后期根据教育部下达的计划数及实际录取推免生数,考试招生计划数可能做相应调整。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44环境科学概论
①0094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
01(非全日制)不区分方向
备注根据教育部下达的计划数,考试招生计划数可能做相应调整。
合肥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于1987年设立,1998年获环境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环境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予。2002年获批环境工程工程硕士授予权,2018年获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利用合肥工业大学多学科交叉优势,融合了地质学、地理学、给排水、化学、生物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的教学科研力量,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已形成了水污染控制技术、环境功能材料、环境化学与过程污染控制、环境生态与污染修复、土壤地下水污染控制技术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建成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创新为一体的学术研究基地,在区域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和水资源循环利用、地下水污染模拟与修复、工业园区水污染关键共性技术开发以及环境纳米功能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等领域成果突出。本领域聚焦环境污染治理与控制、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生态工程等工程技术领域。培养从事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与资源化、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生态修复等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现拥有安徽省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研究中心、纳米矿物与污染控制安徽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矿产资源与矿山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安徽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全日制:47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44环境科学概论
①0094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
01(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备注1.本专业招生计划包含考试招生计划数和招收推免生计划数,拟招收推免生计划23个;
2.后期根据教育部下达的计划数及实际录取推免生数,考试招生计划数可能做相应调整;
3.专业招生计划含智能院招生计划34个。
合肥工业大学地质工程学科历史悠久,是在原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74年即开始正式招收本科生,2000年获地质工程硕士(工学硕士)授权点,2003年获得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权点,在本学科领域和本地区中享有较高声誉。经过长期建设,本学科拥有一支由教授、副教授为骨干的学术队伍,教学、科研力量雄厚。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名,(青年)黄山学者2人。师资职称结构合理,年龄结构良好,中青年教师已成为本学科的中坚力量。本学科科研实力雄厚,研究涉及土木、建筑、水利、交通、能源、材料、环境等领域中的主要地质工程问题。近5年,牵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2000万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含1项联合重点)3项,科研实力十分突出。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本学科强调地质、力学及工程三者结合,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产学研结合、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土木工程密切结合的办学特色。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本学科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级科研与工程技术人才。由于基础理论坚实、专业知识全面、工程概念和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毕业生大多成为水工环地质、岩土工程与资源勘查方面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的主要技术骨干,深得社会好评。
全日制:8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41工程地质概论
①0093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综合
01(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备注1.本专业招生计划包含考试招生计划数和招收推免生计划数,拟招收推免生计划4个;
2.后期根据教育部下达的计划数及实际录取推免生数,考试招生计划数可能做相应调整。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26年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准备考研的同学们节省备考时间、提高备考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