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考研科目及各科目考试分值详解如下:
一、考试科目分类
考研初试科目根据报考专业和学位类型不同,分为以下三类:
四门科目组合(满分500分)
思想政治理论:100分
外国语(通常为英语):100分
业务课(一):150分
业务课(二):150分
考试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事政治等。
考试内容: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翻译、写作等,部分专业允许选择俄语、日语等。
理工类通常为数学(数学一、数学二或数学三),涵盖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报考专业的核心课程,如哲学概论、中国哲学史、材料力学等。
适用专业:人文社科类(如文学、哲学、法学)、理工类(如数学、物理、工程学)等。
科目及分值:
三门科目组合(满分500分)
思想政治理论:100分
外国语:100分
专业基础综合:300分
考试内容:涵盖报考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核心内容,如医学综合(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教育学专业基础等。
适用专业:教育学、历史学、医学等3个门类的学术学位,及体育、应用心理、博物馆、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中药、中医、医学技术、针灸等12个专业学位。
科目及分值:
两门科目组合(满分300分)
管理类综合能力:200分
外国语(通常为英语二):100分
考试内容:数学基础(算术、代数、几何、数据分析等)、逻辑推理、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写作)。
考试内容:与管理类联考英语二一致,注重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能力。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和审计等7个专业学位。
科目及分值:
二、各科目题型与分值分布
思想政治理论(100分)
单选题:16题,每题1分,共16分。
多选题:17题,每题2分,共34分。
分析题:5题,每题10分,共50分。
题型:
备考重点:系统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注时事政治,结合真题进行模拟练习。
外国语(英语一/英语二,100分)
英语一:
英语二:
完形填空:20题,每题0.5分,共10分。
阅读理解:5篇文章,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新题型(段落匹配或小标题归纳等):5题,每题2分,共10分。
翻译:1段英译汉,共10分。
写作:2部分,小作文10分,大作文20分,共30分。
完形填空:20题,每题0.5分,共10分。
阅读理解:20题,每题2分,共40分。
翻译:15分。
写作:35分(小作文10分,大作文25分)。
题型:
备考重点:词汇积累是基础,注重语法、阅读理解、写作和翻译的综合训练,听力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部分专业可能涉及)。
数学(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150分)
数学基础:25题,每题3分,共75分。
逻辑推理:30题,每题2分,共60分(仅管理类联考涉及)。
写作:2篇,每篇65分,共65分(仅管理类联考涉及)。
数学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数学二: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不考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数学三: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侧重经济学、管理学应用)。
考试内容:
题型:
备考重点:全面复习数学基础知识,注重概念理解和题型演练,利用历年真题强化解题思路。
专业课(150分或300分)
简答题、论述题、计算题等,具体视专业而定。
报考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核心内容,如金融专业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风险管理等。
考试内容:
题型:
备考重点:根据考试大纲选择权威教材,系统复习专业知识,分阶段逐一攻克每个知识点,定期进行模拟考试,评估复习效果。
管理类综合能力(200分)
数学基础:25题,每题3分,共75分。
逻辑推理:30题,每题2分,共60分。
写作:2篇,每篇65分,共65分。
数学基础:算术、代数、几何、数据分析等。
逻辑推理:考查逻辑分析和推理能力。
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写作。
考试内容:
题型:
备考重点:强化数学基础,掌握考点;多练逻辑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平时多看范文,积累写作模板和方法。
三、特殊专业考试科目说明
法律硕士
政治:100分
英语:100分
法律综合(法学/非法学):150分
考试科目:
总分:350分
备考重点:系统复习法律基础知识,注重案例分析和法律条文的应用。
艺术类
政治:100分
英语:100分
专业课一:150分(如艺术理论)
专业课二:150分(如美学)
考试科目:
总分:600分(部分院校可能调整)
备考重点:全面掌握艺术史论知识,注重实践能力和创作能力的提升。
四、备考建议
紧盯官方信息:所有调整最终均以目标院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发布的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为准。
及时调整复习策略:若考试科目发生变更(如自命题改为统考),需立即更换复习资料和参考书,并重新规划备考重点。
确认报考细节:仔细阅读招生简章,关注报考条件、考试科目、招生人数等信息。
制定科学复习计划:根据考试科目和分值分布,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试能力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