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10年山西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2010年山西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学制(见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2.课程标准(见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3.课程设计(见2016年上海师范大学真题)
4.教学组织形式(见2017年哈尔滨师范大学真题)
5.教学策略(见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真题)
6.教学评价(见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二、简答题
1.简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见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2.简述我国各级学校课程设置的特点。
【答】(1)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2)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3)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4)在课程标准方面,也提出了一些适应我国当前国情的新要求。
3.简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见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4.简述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思想。(见2020年湖南师范大学真题)
5.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见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三、论述题
1.管仲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试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加以分析。
【答】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七种,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与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不仅有高低层次之分,还有先后顺序。前四种属于基本需要,是缺失性需要,缺失性需要一旦被满足,其强度就会降低。后三种需要属于成长性需要,其特点在于永不满足,少数人可以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释义为: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其中“仓廪实”和“衣食足”都是生理的需要。通俗理解为假如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通常对食物的需求是最强烈的,其他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此时人的意识几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被用来获取食物。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下,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吃,其他什么都不重要。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
2.谈谈你对教学过程中几种基本关系的理解。(见2011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3.评析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见2018年河南师范大学真题)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0年山西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