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2021年山西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3-05-26 17:44:51  |  关键词:

  •  
  •  
  •  

2021年山西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21年山西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2021年山西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名词解释

1.朱子读书法(见2015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2.教育目的(见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3.课程标准(见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4.“六艺”(见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5.最近发展区(见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6.元认知策略(见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二、简答题

1.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见2019年华中师范大学真题)

2.简述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见2012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3.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见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4.简述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见2013年哈尔滨师范大学真题)

三、论述题

1.结合疫情期间的教育实际,谈谈你对教师素养的看法。

【答】(1)背景:新冠疫情的出现极大地加快了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的步伐,对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并在疫情和教育的相互碰撞和融合之下,产生了全新的直播、网课教育模式,正因为如此,信息素养已成为疫情期间教师必备的素养之一。

(2)信息素养的含义及要求:线上教学模式并不是简单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育层面上的应用,更不是单方面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网上建立一些教育平台或者学习平台,而是一种互联网与教育的有机融合,用相辅相成、相互契合的方式全面地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提升教学效率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一种对传统教育模式具有战略意义的巨大变革。

因此,疫情背景下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指向教师对于这类信息科学技术的使用情况,以及利用这些辅助工具有效促进教学效率的教学能力,然而这方面的能力却又不是简单地使用技术工具,而是更多地倾向于运用技术重组学习环境,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有效教学策略的能力。

(3)除此之外,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专业技能素养、专业情意素养和身心素养在疫情期间依然是教师的必备素养。疫情期间,由线下的教学转为了线上的教学,在教学空间改变、缺乏教育督导的情况下,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能否始终如一地备好课,在网络教学平台中能否始终如一地保持热情是其专业素养水平的体现。同时,一个敏锐的教师还会将疫情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将有关疫情与防疫的知识与技能教给学生,并提醒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一位有良好身心素养的教师会让自己在疫情期间保持身心的健康与稳定,从而成为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应对疫情的榜样。

2.论述教学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见2011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3.从教育和生活的角度,比较杜威和陶行知的思想。

【答】(1)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内涵是:①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过什么生活就受什么教育;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用生活来教育;③教育是为了改进生活。

(2)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内涵是:①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②学校生活要与儿童的生活相吻合;③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吻合。

(3)两者的相同点:

①共同之处在于二者均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杜威与陶行知都非常重视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都试图克服学校与社会脱节、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教育弊端。

②两种思想都注重儿童个性的发展。杜威认为学校生活应该与儿童的生活相契合,满足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使校园成为儿童的乐园而不是牢笼,使儿童能在现实的学校生活中得到乐趣。

(4)两者的不同点:

①理论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影响不同。杜威的教育理论产生于资本主义取得巨大的物质进步的基础之上,而精神文化逐渐滞后的情况下,对杜威来说,教育的任务是解决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脱节、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失衡以及教育与生活的背离等问题。

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贫困,受教育程度低,对陶行知来说,他的目标是用科学和教育来挽救中国,使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主张通过发展教育与科学使中国变得强大起来。

②对生活的理解不同。陶行知强调的是现实社会生活,杜威强调的是体现社会精神的学校生活和儿童生活。

③对教育的理解不同。陶行知强调的是社会意义上的教育,杜威强调的是学校教育。

4.比较夸美纽斯和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

【答】(1)相同点:

①教育应遵循自然。夸美纽斯第一次从教育学的高度拉开了自然主义教育的序幕,他指出中世纪旧学校的根本错误在于违背自然,改革教育必须在各方面都要遵循自然。卢梭认为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只有这三种教育完满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他继夸美纽斯之后再次提出并强调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②教育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夸美纽斯认为教学自始至终要按照学生的年龄及已有知识循序渐进地进行,不应该违背儿童自然天性的发展。卢梭认为儿童在生长发展过程中,有其节律性、阶段性,而教育应适应儿童发展的自然进程,考虑其年龄特征,适应其本性。

(2)不同点:

①目的不同。夸美纽斯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人为永生做准备。教育的现实目的是为现实的人生服务,培养具有“学问、德行和虔诚”的人。卢梭的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自由人”。卢梭深刻地揭露和猛烈地抨击了封建教育和经院学校对儿童的摧残,第一次维护了儿童的权利,所以,卢梭在夸美纽斯的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其自然主义教育的目的也更明确。

②对象不同。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被称为“泛智教育”,也就是说,夸美纽斯的教育对象是全部人,他认为所有男女儿童都应该进学校学习。而卢梭认为穷人是不需要接受什么教育的,原因在于穷人能够从自然的劳动和生活环境中接受应有的教育,能自然地成长为人,因此卢梭的教育对象主要是资产阶级子弟。

③各阶段年龄划分的不同。夸美纽斯中把人从出生到成年分为婴儿期(1~6岁)、儿童期(6~12岁)、少年期(12~18岁)、青年期(18~24岁)四个阶段;卢梭设想了婴儿期(0~2岁)、儿童期(2~12岁)、青年期(12~15岁)、青春期(15~20岁)教育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教学场所和任务都不同。

④理论化、体系化的程度不同。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思想较抽象、宏观,不够理论化、体系化,仅作为自己的理论指导思想;而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更加理论化、体系化,内容更加完整、丰富。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年山西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郑州市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2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