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15年沈阳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2015年沈阳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学(见2011年陕西师范大学真题)
2.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见2010年浙江师范大学真题)
3.教学评价(见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4.德育过程(见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5.“六艺”教育(见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
6.“教学做合一”(见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真题)
二、简答题
1.简述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见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真题)
2.简述循序渐进的原则。(见2016年南京师范大学真题)
3.简述《理想国》的教育思想。(见2017年哈尔滨师范大学真题)
4.简述观察学习的含义。
【答】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学习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学习;另一种是间接学习。观察学习是一种间接学习的形式。观察学习主要包括四个阶段: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和动机过程。
(1)注意过程影响观察者对榜样行为的探索和知觉过程,决定观察者的观察内容。
(2)保持过程使观察者将示范行为以某种形式储存在头脑中以便今后可以指导操作。
(3)复制过程(动作再现过程)是观察者以内部表征为指导,将榜样行为再现(模仿)出来。
(4)动机过程决定个体复现榜样行为的具体内容,换言之,决定哪一种经由观察习得的行为得以表现。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教学过程中的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见2012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2.试论《学记》的教育教学原则与方法。(见2019年湖南师范大学真题)
3.试论赫尔巴特的教学阶段理论和意义。(见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4.举例说明迁移及其分类。
【答】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与新的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 (1)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
①概念。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
②举例。学习数学有利于学习物理,学习珠算有利于学习心算,属于正迁移。地方方言对学习普通话具有消极影响,属于负迁移。
(2)根据迁移方向的不同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①概念。顺向迁移:是指先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无论是顺向迁移或是逆向迁移,其产生的影响都有积极的或消极的。
②举例。在物理中学习了“平衡”这一概念,就会对以后学习化学平衡、生态平衡、经济平衡产生影响,这是顺向迁移;学习对数有利于理解指数,属于逆向迁移。
(3)加涅根据原有知识在新情境中应用的难度和结果划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①概念。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也称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②举例。学习从钝角迁移到锐角、平角属于水平迁移;对植物、动物等概念的理解影响着对生物这一概念的掌握属于垂直迁移。
(4)布鲁纳根据迁移范围的大小划分为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
①概念。一般迁移:是原理原则态度的迁移。特殊迁移:是把从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②举例。我们在解决所有问题时都会按自己的方式和自己的态度来,属于一般迁移;在某道证明题中我们学到了反证,然后在其他的证明题中我们都会想是否也可以反证,属于特殊迁移。
(5)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①同化性迁移: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的原有认知结构没有发生改变,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
②顺应性迁移: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才能适应外界的变化。
③重组性迁移: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
(6)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所罗门、帕金斯。
①低路迁移:是指经过充分练习的技能自动迁移,不需要反省性思维。
②高路迁移:是指有意识地将先前习得的抽象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5年沈阳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