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25考研教育学知识归纳:道家的教育思想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4-11-07 17:03:31  |  关键词: 道家关于教育的思想 道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特点

  •  
  •  
  •  

25考研教育学知识归纳:道家的教育思想

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5考研教育学知识归纳:道家的教育思想”相关内容,为教育学学硕考研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311考研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点击下载>考研教育学历年真题|考试大纲

  25考研教育学知识归纳:道家的教育思想

  道家的教育思想

  道家学派起于春秋末而盛于战国,因其代表人物老聃、庄周以“道”为学说中心而得名。道家之道是指宇宙本体及其法则,这就使其学说有了截然不同的起点。

  一、老庄对社会文明的批判

  在道家看来,正因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人的自然本性的损害,甚至使人变得罪恶,人类社会就应是蒙昧时代,那时人们无知无欲、无争无斗,相安无事。老子认为:“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贞臣。”道德、知识、法律、生产技术等产生了,社会罪恶也就应运而生,文明意味着人类的堕落。对此,道家主张回到“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

  二、“法自然”与教育作用

  道家认为道是客观的,一切人为的东西都是错误的,教育是最大人为,破坏自然违背人性。教育是多余的,不应该教人知道更多的东西,而应让人们把一切知识忘掉,“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绝学无忧”彻底地取消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三、“逍遥”的理想人格

  道家反对儒家的礼教,他们主张“绝圣去智”,用“不言之教”去培养那种以超越态度寻求在现实中的解脱,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理想人格。即道家主张培养“上士”或“隐君子”。因为庄周衡量圣贤的标准就是对自然天性的遵循。在这个原则下,庄子认为儒家的君子恰恰是受仁义所累最严重的,最不遵循自然的,故“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

  四、学习方法

  1.“涤除玄览”与“虚而待物”

  老子认为人的认识应该以清静无为为前提,首先去除一切杂染。即去除先见。庄子也主张人的认识的过程中难以避免主观成见的左右,易“随其成心而师之”。如“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因此,人的学习把握住“道”的前提是破除“一曲”之蔽,广博察物,客观、全面地看问题。

  2.“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既要广博的求知,又不能陷溺于博学。博学,强调的是要有更多的感性认识,但不能沉溺于感性认识,认识事物还需要更多的理性认识。所以“不出户,知天下;不窥口,见天道。”另外,庄子还主张处理好有限和无限的问题。“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3.闻之始疑

  即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道家要求学习自然本身,重视的不是经验知识的积累,而对经验事物的逐步远离,强调直观或直觉的重要性,积极主张怀疑的学习方法。因此,庄子怀疑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的意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最有价值的是对已经开始被人奉为圣人的孔丘及其所倚仗的六经的怀疑。从方法论上,道家非常讲究辩证法,提倡“贵师”“道观”“用反”“虚静”等充满了辩证法思想的教育教学原则。

  道家教育思想的特点是反对人为和反对教条,道家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中虽然有消极避世、幻想倒退的地方,但仍有许多值得进一步研究学习之处。儒道之间相互批判又相互补充,充实了我国教育思想史的内容,而且儒道两种思想几千年来对中国知识分子人格影响极大。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5考研教育学知识归纳:道家的教育思想”,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教育学学硕考研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郑州市天任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2498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