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6考研心理学考研知识梳理:梦及催眠”相关内容,为心理学考研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考研报班辅导问题可咨询右下角客服老师。
2026心理学考研知识梳理:梦及催眠梦及催眠
梦的解析:
精神分析的观点:精神分析学家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或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
生理学观点:梦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
认知观点:睡眠中认知系统仍然对存储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和巩固,这些活动的一部分进入意识成为梦境。对快速眼动睡眠的剥夺会导致对事件记忆力的降低,特别是那些带有感情色彩的事件。
关于奇异梦境的研究:不连续性是重要特征。存在梦境转换现象,但80%都是人物、生物与非生物体之间的类别内转换。转换规则反应了闹的高级认知皮层试图从神经元的混乱中建立起认知秩序。
催眠
麦斯麦术,原本是用动物磁治疗癔病病人。
由于个体间易受暗示的程度存在差异,大约10%-20%的人容易接受催眠,约10%的人完全不能接受催眠。
容易接受催眠的人具有的特征:
经常做情节生动的白日梦想象力丰富容易沉浸于眼前或想象中的场景依赖性强,经常寻求他人指点对催眠的作用深信不疑。
对催眠的解释:
社会认知或角色扮演的观点:认为催眠只是反映了催眠师与被催眠者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
意识功能分离的观点:认为人的意识具有执行和监督两种基本功能,催眠可使两种功能之间的联系断开。最近研究认为,催眠不一定使意识功能分离,只是弱化了意识对行为的监控,使执行功能自动地执行了催眠师的指示,没有以个体正常认知系统作中介。
催眠的应用: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医学、犯罪侦破和运动等方面。心理治疗中多用于治疗酗酒、梦游症、自杀倾向、过量饮食和吸烟等。
白日梦和幻想
每个人都有精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的时候,沉浸于已发生或未发生的事为白日梦,程度严重者为幻想。很大程度上,白日梦是基于个体的记忆或想象的内容自发产生的。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6考研心理学考研知识梳理:梦及催眠”,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考研规划辅导问题可联系18003714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