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400-6239-993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2-08-31 14:12:21  |  关键词: 北京师范大学

  •  
  •  
  •  

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

【答】教育目的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才的总要求。我国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包含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国家的教育总目的、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2.学校管理

【答】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发挥校内人、财、物、时间、空间和信息等资源的最佳整体功能,卓有成效地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简言之,学校管理是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以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活动。它具有教育性、服务性、文化性与创造性等显著特性。

3.教学评价

【答】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做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是以参与教学活动的因素如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时间、场地等有机结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做的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反馈机制,有助于提高和改进教学活动。

4.课程标准

【答】课程标准是依照课程计划的要求,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着每门学科的性质与地位,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与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与评价课程的基础。编写课程标准是课程开发的重要步骤。课程标准的结构包括说明部分、课程目标部分、内容标准部分、课程实施建议部分。

5.社会性发展

【答】个体在发展过程中获得自身的个性和社会性。人的社会性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文化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以便适应社会,或者说适应群体生活的特性。所谓社会性发展即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社会化的过程,个体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个体从而更好地习得社会中的标准、规范、价值和所期望的行为。个体的社会性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

6.学习策略

【答】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它是学习过程中信息加工的方式方法和调控技能的综合。迈克卡等人把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

1)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学校教育产生后,教育者主要是学校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人员。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学生的主要影响者和引导者,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青少年,也包括各种形式教育中的成人学生。

3)教育中介系统。为了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办法,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方式。

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通过掌握教育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预期的变化,实现教育目的,所以说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

2.简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要素。

【答】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其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及其阶段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影响作用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遗传素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大小不同,遗传素质作用随着个体的发展而日益减弱。

2)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条件,蕴含着人的多种多样的发展可能性。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不能过分地夸大环境的作用。

3)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知识具有认识价值、能力价值、陶冶价值和实践价值。学生通过学习获取知识认识事物特性,也就有了通过社会实践改造事物的可能性。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决定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它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

总之,只有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者相互作用才能充分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并且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3.简述孟子的教育思想。

【答】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关于教育的主张有

1性善论与教育作用。孟子从社会和个人两个角度论述了教育的作用。

性善论。人生来就拥有善端,且提出人人皆可为尧舜,体现了人性本质上的平等性。孟子从人性论上肯定了每个人发展的可能性。

教育对个人的作用是扩充善性的习得依靠教育,教育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存心养性”;二是求放心,寻求失落、放任的心灵,恢复善良本性,找回丧失的善端

教育对社会的作用是经过教育来扩充人性的,进而达到国泰民安。

2明人伦与教育目的。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并以为中心建立了一个道德规范体系——仁、义、礼、智、信。以伦理道德为基本教育内容。

3)理想人格与修养学说。孟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贡献还在于他提出大丈夫的理想人格,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境界。

大丈夫的理想人格的描绘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培养大丈夫的理想人格的途径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己。

4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孟子认为知识的学习必须经过自己主动、自觉地学习和钻研,有自己的收获和见解,才能形成稳固而深刻的智慧。孟子强调理性思维的重要性。

4.简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答】1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形成,它将教育学发展成一门独立学科,并提出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2)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提出教育学的两大基础,即伦理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

赫尔巴特的目的论。可能的目的是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这个目的是要发展多方面的兴趣,使人的各种潜力得到和谐发展。必要的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和最为基本的目的,即道德。

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这一原则成为德育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的理论基础。

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强调儿童的兴趣、经验、统觉和儿童的发展都影响到课程的编制。课程设置重视与儿童的经验、兴趣相吻合,要求课程中包含统觉的成分,体现儿童的发展过程。

赫尔巴特的教学进程理论和形式阶段理论都对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至今,各国在教学中依然沿用形式阶段理论,虽然较为机械,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使教师容易教学。他的教学理论容易保证教育质量,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合理性。

3)评价。赫尔巴特作为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他强调课堂、书本、教师三中心,其教育理论反映了资本主义确立时期教育理论发展的水平。19世纪70年代后,赫尔巴特和赫尔巴特学派的教育思想曾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改革起支配作用。

三、论述题

1.论述德育是培养知、情、意、行的过程。

【答】学生的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因素组成,所以德育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1知、情、意、行的关系。道德认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同时也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基础。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是加深道德认识、形成道德信念、坚定道德意志和巩固道德行为习惯的催化剂。道德意志既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又是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动力条件。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集中体现,是思想面貌和道德品质的外在标志。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品德的发展。

2)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既要全面培养,又要有针对性。品德发展中的知、情、意、行往往发展不平衡,导致各因素间的不协调或者严重脱节,如言行不一,所以教师要有的放矢,抓薄弱环节,有效地调节品德的结构。

3)德育具有多开端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个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存在个别差异,表现出来的品德面貌或品德问题不尽相同。这就要求针对品德结构中诸多因素发展不平衡的状况,灵活处理、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2.论述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

【答】1陈鹤琴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活教育思想,由活教育的目的论、课程论和教学论构成。

2)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

目的论。

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一个人,要热爱人类,热爱真理做一个中国人,要爱自己的国家与同胞,团结国民,为国家兴旺而努力。

对于做现代中国人,陈鹤琴则赋予它五个方面的要求a.要有健全的身体b.要有建设的能力c.要有创造的能力d.要能够合作e.要服务。

活教育的目的论从抽象的人到具体的现代中国人,表达了陈鹤琴对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变革的追求。

课程论。

陈鹤琴反对传统的将书本看作唯一教育资料的做法,明确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所谓活教材就是指取自大自然、大社会的直接的书,即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但他并非绝对强调经验,决然否定书本。

活教育课程论追求完整的儿童生活,教学组织形式打破惯常的学科中心体系,采取符合儿童身心发展和生活特点的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体系——五指活动,即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科学活动、儿童文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

教学论。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活教育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活教育的出发点。它强调的是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取。

特点是a.强调以为基础,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b.儿童的带有盲目性,需要教师积极正确的引导。

陈鹤琴还归纳出活教育教学的四个步骤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批评研讨。

3)意义。活教育思想是一种有吸收、有改造、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在吸取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时,也考虑到中国的时代背景和国情,对中国的现代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论述终身教育思想。

【答】1终身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保罗·朗格朗,著有《终身教育引论》。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教育的总和,包括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既包括纵向的一个人从婴儿到老年期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所受到的各级各类教育,也包括横向的从学校、家庭、社会各个不同领域受到的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维持和改善个人社会生活的质量

2)终身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的需要,基本特点是连续性和整体性。随着知识社会和终身教育时代的来临,我国终身教育的对象已经从青少年扩大到成人乃至所有社会公民,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无缝衔接。终身教育没有固定的内容和方法,任务是学会学习。我国的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如我国有国家开放大学也有一些校外的培训机构等,这些教育机构共同促进了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终身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对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和构建学习型社会有积极意义。如我国建立了成人高考、成人自考等制度,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机会均等,只要考生愿意学习,愿意提升学历,有多种途径去提升自我,从而构建学习型社会。

3)终身教育的意义。

终身教育给予教育全新的诠释,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人的一生,彻底改变了过去将人的一生截然划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两个阶段的观念。

终身教育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它改变了将学校视为唯一教育机构的陈旧思想,使教育超越了学校教育的局限,从而扩展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整个空间。

终身教育引发了教育内容和师生关系的革新。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应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精神,学习者不仅要学习已有的文化,更要培养个人对环境变化的主动适应性。传统的师生关系也将发生根本变化,代之以一种新型的、民主的、开放的关系。

终身教育的多元化价值标准为学习者指出了一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崭新之路。

终身教育的发展是必将实现的教育平等的制度基础。

4.举例论述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答】1知识理解的定义一般所说的知识理解主要指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去认识事物的种种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逐步深入的思维活动。它是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中心环节。

2)影响因素。

客观因素。

a.感性材料。对于知识的理解,在丰富的、典型的、正确的感性材料和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理解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b.学习材料的内容。学习材料的意义、具体程度、相对复杂性等都会影响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

c.学习材料的形式。在表达形式上的直观性。如是否采用实物、模型等会影响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

d.新旧知识的联系。理解是以旧知识、旧经验为基础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去认识和理解新事物。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能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

e.概念形成过程中的变式和比较。通过同类事物的比较,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各种变式中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和特点,有助于帮助学生区别不同类事物之间的本质差异。

f.知识的系统化。知识的系统化就是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系,它有利于以完整的知识体系去理解新知识。

主观因素。

a.学习者的相关经验。一般来说,学习者经验的丰富程度,以及经验与知识的关系会影响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

b.学习者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及主动理解的意识与方法。这是理解知识的重要前提,会对知识的理解起重要的作用。

c.学习者的认知结构特征。如认知结构中有没有适当的、起固着作用的观念,以及起固着作用的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3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400-6239-993
Copyright©2006-2020 www.tianrenedu.com.cn 豫ICP备2021029886号-1 营业执照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