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400-6239-993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发展心理学》第一章 发展心理学概述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2-09-08 15:21:47  |  关键词: 《发展心理学》

  •  
  •  
  •  


第一章  发展心理学概述

微信截图_20220908152502.png

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研究对象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具体而言,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再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即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其中,儿童心理学(0~18岁)是发展心理学中最核心的部分。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划分:

1.广义发展心理学

(1)种系心理发展(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

(2)种族心理发展(民族心理学)。

(3)个体心理发展(个体发展心理学)。

2.狭义发展心理学

(1)两个主要部分:认知过程和社会性发展。认知过程中最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思维的年龄特征;社会性发展中最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人格的年龄特征。

(2)四个相关方面: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生理因素的发展、动作和活动的发展、言语发展。

(二)研究任务

1.描述

描述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状况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最基本目的。

具体而言,发展心理学揭示了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描述了不同的文化和亚文化相联系的心理发展模式以及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年龄特征是指同一年龄段的儿童共同具有的,使他们与其他年龄段儿童区别开来的心理发展的本质特征。它是心理发展的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典型特征或本质特征。

比较典型的划分年龄阶段的标准有以下几种:

(1)生理发展:伯曼以内分泌腺为分期标准;

(2)智力发展:皮亚杰以思维发展为分期标准;

(3)个性发展:艾里克森以人格发展为分期标准;

(4)活动特点:艾利康宁(苏)和达维多夫(苏)以心理发展为分期标准。

2.解释

解释心理现象的活动过程与特点的形成原因、发展变化以及影响因素等。

3.预测

对研究对象以后的发展变化和在特定情境中的反应做出推断和预测。

4.控制

根据科学理论控制研究对象的发展,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目标。

上述四个任务是层次递进的关系。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

(一)横断设计

横断设计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同时对不同年龄的个体进行比较研究的方法。

1.优点

(1)可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资料,比较节省时间和经费,易于实施。

(2)时效性比较强,可以较快获得研究结果,能够避免被试的流失对研究带来的影响。

(3)可同时研究较大样本,故被试代表性较强,研究所得结果也就具有较好的概括性。

(4)不存在重复测量的问题。

2.缺点

(1)缺乏系统连续性,无法获得个体发展趋势或发展变化的数据资料。

(2)难以确定因果关系,不适用于研究发展的稳定性和早期影响的作用等问题。

(3)取样程序较为复杂。

(4)横向研究可能存在组群效应,也叫同辈效应、世代效应(cohort effect)。组群是指年龄接近、所受社会环境影响相似的人群。组群效应是指横向研究将社会环境影响不同而造成的差异当成是年龄增长所引起的发展变化。

(二)纵向设计

纵向设计也叫追踪设计,是对同一个体或年龄组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有系统的定期连续观察和研究。

1.优点

(1)能看到比较完整、系统的发展过程,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关键转折点,显著的阶段特征和量变质变规律。

(2)有助于确定因果关系,特别适用于研究发展的稳定性问题和早期影响的作用问题,也适用于个案研究。

2.缺点

(1)比较花费时间、经费和人力。

(2)研究的时效性比较差,有时候需要等待很久才能得到研究结果,有时候研究课题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或研究手段逐渐变得落后。

(3)由于纵向研究需要对同一批被试重复进行研究,有时可能出现练习效应或疲劳效应,会降低数据可靠性。

(4)纵向设计的目标群体来自某一特殊年代,该年代的显著特征为群体带来了特定的影响,从而使研究结果难以推广,这种现象叫作“跨代效应”(cross-generational problem)。

(5)由于纵向研究耗时较长,可能发生被试流失的情况,也可能会使变量增多,这就会影响被试的代表性和研究结果的概括性。同时还可能存在测量时间效应(重大社会历史事件会影响心理发展的自然进程)。

(三)聚合交叉设计

聚合交叉设计是在纵向研究图式中分段进行横断研究,这样既克服了纵向研究的缺点,又保持了横断设计的长处,因而更科学,适用性很强。

这种方法既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总体情况,又能从发展的角度了解样本中个体随年龄增长出现的各种变化,以及社会历史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的优点主要有:

(1)采用聚合交叉研究不仅可以排除组群效应,而且可以不断补充被试,避免被试流失所造成的影响。

(2)通过比较同时代出生但先后参加实验的被试,可以了解是否存在练习效应或疲劳效应。

(3)聚合交叉研究耗时也比典型的纵向研究少。

(4)采用聚合交叉研究可以对发展的稳定性问题和早期影响的作用问题进行研究。

聚合交叉研究是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的完美结合,科学性、适用性更强。但是,通过聚合交叉设计得出的结论是否能推广到其他群体还需进一步验证。

(四)双生子设计

双生子设计是指以双胞胎(同卵双生子或异卵双生子)为样本,通过研究其某种心理特征或行为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来揭示遗传与环境对个体心理和生理特征发展的影响或作用的方法。此方法多用于智力、人格的研究,高特斯曼提出了研究双生子的原则。

1.优点

(1)同卵双生子具有相同的基因,他们之间的任何差异都可以归结为环境因素的作用。

(2)异卵双生子基因不同,但在环境上有许多相似性,因此也提供环境控制的可能性。

2.缺点

(1)只孤立地考虑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未考虑到两者动态的交互作用。

(2)不能人为制造在不同环境下生长的双生子被试,因此很难找到合适的被试。

(五)微观发生学设计

微观发生学设计是指在短时间内反复呈现一个诱发变化的刺激,并观测个体发生变化的过程。这是一种用于研究个体发展的变化过程和个体差异的方法,它使得研究者能够近距离观察到变化的过程,而不只是变化的结果。

微观发生学设计有以下关键特征:变化的个体是分析的基本单位,在某个特定发展领域发生快速变化之前、变化期间,以及变化之后进行观测,进行观测的时间间隔很密集,对所观测的行为进行集中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微观发生学在西方应用广泛,如早期情绪发展、母婴交流、动作发展、 早期语言发展、注意、记忆和年幼儿童的问题解决策略等。

1.优点

(1)它关注研究对象一系列行为发生的细节,观测一段时间内的快速变化,研究者能直接观测发展变化的过程,能描述变化如何发生,以及变化的数量和性质。

(2)由于进行密集的观测,使研究者能够在研究的年龄范围内追踪特定行为的个体发展轨迹,这有助于确定从一种行为模式到另一种行为模式的转折点。

(3)该设计使研究者能观察到个体的内部差异,即能找到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个体行为的稳定性和不稳定性,还能观测到发展变化的速率和时间。

(4)该设计能确定变化最有可能发生的条件。

2.缺点

(1)该方法需要对被试进行逐个观察、逐点记录,耗时费力,因此被试的数量有限。

(2)该方法只适用于动机强的被试,因为整个研究的成败取决于被试能否全程认真参加多个实验,并且在每个实验中都能积极进行尝试。

(3)尽管观察密度高,数据很丰富,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仍旧难以分清被试已具备的能力和变化后的能力,密集刺激带来的变化可能是短时的,可能不具有代表性。

(六)跨文化研究

跨文化研究也叫交叉文化研究,是指同一个课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期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严格来说,跨文化研究并不能算作一种研究设计,而是一种宏观的研究方法,采用跨文化研究有助于检验心理发展理论的普适性并做出修正、补充和完善。其优点主要有:

(1)能对变量做出更全面的考虑,能扩大变量范围,有助于分清变量并确定情境对行为的影响。

(2)可以探讨以某一区域或某一国度为研究对象得出的某些心理特征的研究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意义。

三、发展心理学的历史

(一)近代儿童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1.近代社会的发展

在西方,约从14-15世纪文艺复兴开始,新兴资产阶级从经济上、政治上以至意识形态上进行了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一些进步思想家和教育家提出了尊重儿童、发展儿童天性的口号。这些为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础。

2.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近代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能量转化、进化论)推翻了形而上学的科学观,形成了辩证的自然观,要求从发展变化角度研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达尔文长期观察和记录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于1876年出版了《一个婴儿的传略》。

3.近代教育的要求

近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要了解儿童、尊重儿童。一些教育家主张以心理学的规律为依据,这些教育家的思想推动了研究儿童的著作和组织的出现。例如:

(1)1774年, 裴斯泰洛奇对自己三岁孩子一个月的观察记录,被称为儿童心理学的“先声”。

(2)洛克认为,儿童就像一块白板,他们的性格均由经验塑造。洛克支持教养比天性更重要的观点。

(3)卢梭的“机能论”把儿童看作高尚的自然人。与洛克不同,卢梭持儿童中心论观点。认为成人应当接纳儿童的需求,儿童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他最早提出了两个对儿童心理学影响巨大的概念:“阶段”和“成熟”。

(4)夸美纽斯主张通过教育改良社会,使人获得和谐发展,他提倡的“人文主义教育”对教学活动仍有深刻的影响。

(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于19世纪后半期。1882年,普莱尔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 该书主要研究学龄前儿童特别是婴儿期的心理特点,反对“白板说”,并开展了比较研究。这本书被公认为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普莱尔也因此成为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此后,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形成时期

从1882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批心理学家用观察和实验方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普莱尔是最杰出的奠基人。

2. 分化和发展时期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儿童心理学已经达到比较成熟的阶段。这一阶段涌现了大量杰出的心理学家,如瑞士的皮亚杰、美国的格塞尔、奥地利的彪勒夫妇等。

3.演变和创新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儿童心理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理论观点的演变和具体研究工作的演变。

(三)毕生发展研究

1.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1)1904年,霍尔的重要著作《青少年:它的心理学及其与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一书出版,提出解释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是复演说,确立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研究出生到成熟(青少年期到青年期)各个阶段心理发展的特征。

(2)霍尔也是最早正式研究老年心理的心理学家。1922年,他出版了《衰老:人的后半生》一书,但是没有明确提出心理学要研究个体一生的发展。

2.精神分析学派率先对个体生命全程做了研究

(1)弗洛伊德提出了人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从出生至青春期分为五个发展阶段。

(2)荣格首先提出研究成年期,其发展观涉及三方面:

①提出前半生与后半生分期的观点,认为前半生和后半生人格沿着不同的路线发展,25~40岁是分界的年限,前半生比后半生的人格更向外展开,更致力于外部世界;

②重视中年危机;

③论述了老年心理,特别是临终前的心理,最先开始对毕生发展的研究。

(3)艾里克森在荣格的基础上将弗洛伊德的年龄划分从青春期扩展至老年期,即生命全程。

3.发展心理学的问世

(1)1927 年,何林渥斯最先提出要追求人的心理发展全貌,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

(2)1935年,古德伊洛弗出版《发展心理学》,其科学性和系统性都超过了何林渥斯。

(3)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代替了“儿童心理学”作章名。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3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400-6239-993
Copyright©2006-2020 www.tianrenedu.com.cn 豫ICP备2021029886号-1 营业执照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