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0371-60904200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藏象(4)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2-09-08 15:32:17  |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  
  •  
  •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 藏象(4)

 题库答案

A型题】

1.B2.B3.C4.A5.A6.D7.D8.B9.C10.A11.B12.A13.C14.A15.A16.A

17.A18.A19.D20.D21.C22.B23.A24.A25.A26.D27.B28.B29.B30.B31.C32.C

33.D34.C35.D36.D37.C38.C39.C40.A41.D42.B43.A44.B45.C46.D47.D48.B

49.C50.D51.C52.C53.D54.A55.C56.D57.A58.D59.D60.C61.C62.D63.D64.D

65.D66.D67.D68.D69.C70.B71.D72.C73.B74.A75.D76.D77.B78.D79.D80.D

81.B82.D83.D84.B85.D86.C87.B88.C89.A90.C91.D92.C93.B94.D95.D96.D

97.D98.D99.A100.B101.D102.D103.B104.B105.D106.B107.C108.C109.D110.C111.B112.A

113.D

[B型题]

1.D2.B3.C4.A5.B6.D7.C8.B9.D10.A11.D12.B13.A14.D15.A16.B

17.B18.D19.B20.C21.C22.B23.A24.A25.A26.C27.B28.D29.A30.D31.C32.A

33.C34.D35.C36.B37.C38.B39.A40.C41.A42.B43.C44.B45.C46.A47.C48.A

49.D50.A51.B52.A53.B54.A55.D56.C57.B58.D59.C60.C61.B62.A63.D64.D

65.B66.A67.D68.A69.C

[X型题]

1.BC2.ABD3.ABCD4.BCD5.CD6.AC7.ACD8.BD

9.BCD10.AC11.ABD12.AC13.ABCD14.ABCD15.ACD16.BD

17.ABC18.ACD19.AC20.ABD21.ABCD22.ABD23.BD24.ABD

25.CD26.ABC27.ABC28.AD29.ABCD30.BD31.BD32.AD

33.ABC34.ABCD35.ABCD36.ABCD37.ABCD38.ABC39.ACD40.ABCD

41.AB42.AD43.BC44.ABCD45.ABCD46.ABCD47.AB48.BC

49.BD50.ABC51.ABCD52.CD53.BD54.ABCD55.ABC56.AD

57.ABCD58.AC59.AC60.ABCD61.CD62.ABD63.AD64.BCD

65.ABC66.AC67.ACD68.BC69.AC70.ACD71.AD72.ABCD

73.AC74.ABD75.AC76.AC77.ACD78.AB79.ABCD80.AC

81.BC82.ABCD83.AC84.ACD85.BD86.AC87.ABC88.BCD

89.BCD90.AD91.AC92.CD93.ABC94.AC95.BD96.ABCD97.ABC

精选解析

[A型题]

1.若肝精、肝血不足,则会导致两目干涩、视物不清、目眩、目眶疼痛等;肝经风热则目赤痒痛;肝风内动则目睛上吊、两目斜视;因情志不畅,致肝气郁结,久而火动痰生,蒙阻清窍,可致二目昏蒙,视物不清。

2.宣发卫气,调节汗液排泄,是肺的宣发功能的具体体现。卫气的功能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保卫人体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二是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三是控制腠理开合,调节汗液排泄,维持体温恒定。

3.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是肾精及其所化肾气的生理作用。天癸,是肾精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时体内出现的一种精微物质,有促进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女子月经来潮及排卵、男子精气溢泻而具备生殖能力的作用。

4.精神亢奋可使人喜笑不休,精神萎靡可使人易于悲哀,如《素问·调经论》说: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

5.升清: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脾主升清,是指脾气的升动转输作用,将胃肠道吸收的水谷精微和水液上输于心、肺等脏,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濡润全身。

6.肝贮藏充足的血液,可濡养肝脏及其形体官窍,使其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如《素问-五藏生成》说: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如果肝脏有病,贮藏血液减少,可出现肝血虚亏,濡养功能减退的病变。如肝血不足,不能濡养目,则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若不能濡养筋,则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

7.若肾精亏虚,肾气衰减,摄纳无力,肺吸入之清气不能下纳于肾,则会出现呼吸表浅,或呼多吸少,动则气喘等病理表现,称为肾不纳气

8.肾主纳气,是指肾气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9.脾气的运化功能健全,则能为化生精、气、血等提供充足的养料,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组织就能得到充足的营养而发挥正常的生理活动。

10.脑为元神之府(《本草纲目》),是生命的枢机,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

11.脾气主升,是指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具体表现为升清和升举内脏两方面生理作用。

12.藏象学说将脑的生理病理统归于心而分属于五脏,认为心是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神明之所出,故将人的精神意识思维及情志活动统归于心,称之曰心藏神

13.《素问·五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14.胃喜润恶燥,是指胃当保持充足的津液以利饮食物的受纳和腐熟。

15.水火既济:心居上焦属阳,在五行中属火;肾居下焦属阴,在五行中属水。就阴阳水火的升降理论而言,在上者宜降,在下者宜升,升已而降,降已而升。

16.在经络学说中,心包络也作为脏,故又称为六脏。心与小肠相表里。

17.汗、涕、泪、涎、唾五液,为五脏所化。

18.心血亏虚,则见面色无华。

21.奇恒之腑,是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总称。

22.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在志为悲(忧),在液为涕。

23.脾位于中焦,与胃相表里,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外应于腹。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并能统摄血液的运行。

24.肾阳资助心阳,促进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收缩;肾阴资助心阴,减缓心脏的搏动及促使脉管舒缓。临床上既可见心肾阳虚,温煦推动无力的心率缓慢的心脏病,又常见心肾阴虚,凉润宁静功能减退的心率快速的心脏病。

25.肝气的疏泄功能正常发挥,全身气机调畅,胆汁才能够正常的分泌与排泄。如果肝气的疏泄功能失常,出现肝气郁结或肝气上逆,胆汁则不能正常的分泌与排泄,可导致胆汁郁滞,影响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临床可出现食欲减退、口苦、黄疸、厌食油腻、腹胀、腹痛等症。

26.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27.血液的循行,虽由心所主,还需要肺、肝、脾等脏的协助。心脏的搏动推动血液运行全身;肺主气而辅助心运血;肝主疏泄而促进血液的运行;肝主藏血,又能调节循环血量;脾主运化,既为血液生化之源,又能统摄血液运行于脉中。

28.心之所以有主神志的功能,是与心主血脉密切相关的。

29.肺覆盖于五脏六腑之上,又能宣发卫气于体表,具有保护诸脏免受外邪侵袭的作用,故《素问·痿论》说:肺者,脏之长也

30.心主血脉,为血液循行的基本动力。全身的血液依赖心气的推动在脉中正常运行,输送各处。诸血者皆属于心(《素问·五脏生成》),人心动则血行诸经(《医学入门·脏腑》)。

31.脑的功能与五脏相关。人之灵机记性、思维语言、视、听、嗅等均为脑所主,故称脑为元神之府,脑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中枢。神明之心实质就是脑。心主血,上供于脑。故心脑相系,常心脑并称,心脑同治。

32.在中医学中,脉有多种含义,一指脉管,又称血脉、血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夫脉者,血之府也(《灵枢·决气》),属五体范畴。二指脉象、脉搏。所谓按其脉,知其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属四诊范畴。

33.全身的血和脉均由心所主,心脏是血液循环的枢纽,心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故曰:心主身之血脉(《素问·痿论》)。

34.肝有血之府库之称。

35.胃为水谷之海,喜润恶燥,以降为顺,主受纳饮食和腐熟水谷。

36.肾精充盛则脑髓充盈,肾精亏虚则髓海不足而变生诸症。

37.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则脾胃升降适度,脾之运化也就正常了。

38.肝气郁结简称肝郁、肝气郁,是肝脏病理中最常见的病理变化。精神刺激,情志抑郁不畅,或病久不愈而因病致郁,或他脏之病理影响于肝等,均可使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形成肝气郁结之候,其轻者称为肝气不舒或肝气郁滞。

39.中焦如沤是指脾胃运化水谷,化生气血的作用。胃受纳腐熟水谷,由脾之运化而形成水谷精微,以此化生气血,并通过脾的升清转输作用,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以濡养周身。因为脾胃有腐熟水谷、运化精微的生理功能,故喻之为中焦如沤

40.张景岳说: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景岳全书·泄泻》)。

41.在志为恐

42.肺通过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肺之宣发以呼出体内浊气,肺之肃降以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宜宣宜肃以完成吸清呼浊、吐故纳新的作用。

43.肝从左升为阳道,肺从右降为阴道,肝升才能肺降,肺降才能肝升,升降得宜,出入交替,则气机舒展人体精气血津液运行以肝肺为枢转,肝升肺降,以维持人体气机的正常升降运动。

44.脾胃同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45.肺,位居胸中,左右各一,呈分叶状,质疏松。与心同居膈上,上连气管,通窍于鼻,与自然界之大气直接相通。与大肠、皮、毛、鼻等构成肺系统。在五行属金,为阳中之阴脏。主气司呼吸,助心行血,通调水道。在五脏六腑中,位居最高,为五脏之长。肺与四时之秋相应。

46.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素问·六节脏象论》)。

47.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诸气,经历五脏六腑……所止辄为原(《难经·三十六难》)。

48.胆是中空的囊状器官,胆内贮藏的胆汁,是一种精纯、清净、味苦而呈黄绿色的精汁。所以胆有中精之腑(《灵枢·本脏》),清净之腑(《千金要方》),中清之腑(《难经·三十五难》)之名。

49.胃主受纳是指胃接受和容纳水谷的作用。饮食入口,经过食道,容纳并暂存于胃腑,这一过程称之为受纳,故称胃为太仓”“水谷之海

50.肾之气化作用与膀胱的气化作用相配合,共同形成尿液并排出体外。肾在维持人体津液代谢平衡中起着关键作用,所以说:水为至阴,其本在肾

51.宗气积聚于胸中,贯注于心肺之脉。其向上出肺,循喉咙而走息道,经肺的作用而布散于胸中上气海。所谓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灵枢,五味》)。

52.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53.肝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肝肾同源,包括精血同源、藏泄互用以及阴阳互滋互制等内容。

54.小肠位于腹中,上端与胃相接处为幽门,与胃相通,下端与大肠相接处为阑门,与大肠相连,是进一步消化饮食的器官。

55.气机升降的枢纽是脾胃。

56.先天之精在胎儿时期就贮藏于肾,是肾精的主体成分。而在胎儿发育和各脏腑组织官窍的生成过程中,先天之精也有部分藏于其他脏腑中。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由脾胃化生的精微物质,经脾气的转输作用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各个脏腑组织,化为脏腑之精,在供给脏腑生理活动需要的同时,又将其剩余部分输送于肾中贮藏,以充养肾藏的先天之精。

57.临床上治疗泄泻采用利小便所以实大便的方法,就是小肠主液理论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58.三焦,作为六腑之一,一般认为它是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唯三焦最大,无与匹配,故有孤府之称。

59.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总称为奇恒之腑。

60.肺主行水而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湿,为调节水液代谢的重要脏器。肺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肺与肾之间存在着标和本的关系。

62.命门水火,即十二脏之化源。故心赖之,则君主以明;肺赖之,则治节以行;脾胃赖之,济仓廪之富;肝胆赖之,资谋虑之本;膀胱赖之,则三焦气化;大小肠赖之,则传导自分(《类经附翼·求正录》)。

63.肾藏精,精宜藏而不宜泄;肾主命火,命火宜潜不宜露,故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素问,六节脏象论》)。

64.饮食物在消化吸收排泄过程中,须通过消化道的七个要冲,即七冲门,意为七个冲要门户,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故曰七冲门也(《难经·四十四难》)。

65.脾胃虚弱,脾气不足,中气不足。

66.心与四时之夏相通应。

67.肺司呼吸,肾主纳气。人体的呼吸运动,虽然由肺所主,但需要肾的纳气作用来协助。只有肾气充盛,吸入之气才能经过肺之肃降,而下纳于肾。肺肾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呼吸的生理活动。所以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68.心与肺:心肺同居上焦,心气上通于肺,肺主治节而助心行血。因此,心与肺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和血的功能失调方面。

69.肺叶娇嫩,不耐寒热燥湿诸邪之侵;肺又上通鼻窍,外合皮毛,与自然界息息相通,易受外邪侵袭,故有娇脏之称。

70.命门一词,最早见于《内经》,系指眼睛而言。如《灵枢·根结》说: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将命门作为内脏提出则始于《难经》。

71.肾之阳气,又称命门火龙火,肝之阳气也叫雷火

72.上焦如雾是指上焦主宣发卫气,敷布精微的作用。上焦接受来自中焦脾胃的水谷精微,通过心肺的宣发敷布,布散于全身,发挥其营养滋润作用,若雾露之溉。故称上焦如雾。因上焦接纳精微而布散,故又称上焦主纳

73.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与心阴共同涵养心阳,使心火不亢。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

74.肾为水脏,膀胱为水腑,在五行同屑水。两者密切相连,又有经络互相络属,构成脏腑表里相合的关系。

75.脉是血液循行的管道,又称血府。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血液不能在脉内循行而溢出脉外时,称为出血,即离经之血

76.《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77.《素问·水热穴论》说: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

81.机体精气血津液的化生,都依赖于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故胃又有水谷气血之海之称。

92.肺主治节,是对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101.肝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精血同源、藏泄互用以及阴阳互滋互制等方面。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6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0371-60904200
Copyright©2006-2020 www.tianrenedu.com.cn 豫ICP备2021029886号-1 营业执照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