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3.京师同文馆(见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4.活教育
【答】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提出教师如何“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与学生如何“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的问题,并在总结自己以往教育实践和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活教育”的理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是陈鹤琴“活教育”的目的论;主张“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理论;教学论的基本原则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5.骑士教育
【答】骑士教育是西欧中世纪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是中世纪世俗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主要目标是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骑士教育重在灌输服从与效忠统治阶级的思想,训练勇猛作战的本领,培养封建统治阶级的忠实保卫者,不重视文化知识。这种状况是由当时社会生产、生活水平的低下和西欧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的特点所决定的。
6.《莫雷尔法案》
【答】1862年,林肯总统批准了议员莫雷尔提议的《莫雷尔法案》(也称《莫里尔法》)。该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按各州在国会的议员人数,拨给每位议员三万英亩土地,各州应将赠地收入用于开办或资助农业和机械工艺学院,又称赠地学院。赠地学院的诞生及发展确立了农业与工艺学科及与之相关的应用科学研究在美国高等学校中的地位,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民主化和大众化,打破了美国联邦政府不过问教育的传统,使高等学校与联邦政府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螺旋式课程内容组织及其依据和适用性。
【答】(1)螺旋式课程的内涵。
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提出了螺旋式课程。所谓螺旋式课程就是把与儿童思维方式相符的形式学科结构置于课程的中心地位,随着年级的提升,不断拓展、加深学科的基本结构,使之在课程中呈螺旋式上升的态势。如某门学科在基础教育阶段不只安排一次,但几次安排均依照基本结构进行,层层提升并层层深化,形成螺旋式发展格局。
(2)螺旋式课程的内容组织。
①学科的基本原理及概念的螺旋式组织;②学习与探究态度的螺旋式组织。
(3)螺旋式课程的依据。
①关于“学习准备”的理念;②现代课程重视学科结构的价值。
(4)螺旋式课程的适用性。
螺旋式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对于学生不易理解、掌握的内容,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螺旋式课程比较适合。其实,即使在同一课程的内容体系中,直线式和螺旋式都是必不可少的。
2.何谓发展性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遵循发展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见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3.举例说明学校实施德育的途径。(见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4.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答】(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揭示了人格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埃里克森从个体心理发展的各个层面和相互关系中考察人的社会性发展与道德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是孤立地看待它们的发展。
(2)适当的教育能培养学生解决发展危机的能力,促进个体的发展,不适当的教育会导致危机发生,阻碍个体的发展。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指出了人生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需要的支持帮助,有助于通过教育来改变各阶段所面临的冲突,采取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三、论述题
1.试分析学校转型变革背景下教师的基本素养。(见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
2.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和评论其中的教育思想。
【答】(1)这段话出自《学记》。《学记》是我国战国后期重要的儒学著作,而且是世界上最早的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第一次从理论上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总结,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相传作者是乐正克,材料中的这段话体现的教育思想是“教学相长”。
(2)“教学相长”的内涵。
原意是教师以教为学,促进教师的发展。后来引申为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促进。这段话着重阐述了学生只有学习了,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了不足才会完善学习。教师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才会发现自己的困惑,有了困惑,才会进一步想办法解决困惑。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相长”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也是良好师生关系的体现。
(3)“教学相长”教学原则的意义和作用。
①能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②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获得学业进步;③很好地体现了现代提倡的新型的师生观,通过教学相长,有助于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④是实践终身教育的重要方法;⑤包含着教师要乐教、乐思,学生要乐学、乐思,师生民主的交流与对话的思想。
3.试述永恒主义教育理论及其对当代世界教育实践的影响。
【答】(1)在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永恒主义教育是一种提倡复古的教育思想。它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赫钦斯和阿德勒、英国教育家利文斯通、法国教育家阿兰等。
(2)永恒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①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每个时代和每个地方的教育,本质上都是建立在永恒不变的人性基础上并表现和发展这种人性的教育。
②教育的目的就是理性的培养。教育应该以发展人的理性和智慧为目标,通过了解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使学生成为有理性精神的公民。
③永恒的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所谓的“永恒学科”就是指历史上伟大思想家的著作,尤其是经历许多世纪的古典名著。学生应该从由“永恒学科”组成的“永恒课程”中汲取那些永恒的东西。
④提倡学习和钻研古典名著。学生应该背熟许多重要段落,深刻理解其内容和精神,并在各方面模仿伟大的思想家。
(3)对当代世界教育实践的影响:
①对当代世界教育实践影响的积极方面:一是重视古典学科的教育内容;二是重视教师教学的重要性;三是重视人性本身。在教育实践中,提倡人性化的教育,最终达到人性的自我实现、人的进步和完善。
②对当代世界教育实践影响的局限性:作为一种教育哲学思想的永恒主义教育在教育理论上有一定影响,但是由于永恒主义教育的复古态度遭到了许多人的批判,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影响范围不大,主要局限于大学和上层知识界中的少数人。
4.结合学习实例,论述问题解决过程中各阶段的主要策略。
【答】(1)基克等人认为一般性问题解决的策略包括四个阶段,他们提出了一种问题解决过程的模式。
(2)四个阶段的内容。
①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将问题的情境转化为内部的心理结构。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确定问题到底是什么,也就是要识别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这一阶段包括:识别有效信息、理解信息含义、整体表征和问题归类。
②寻求解答阶段。在问题表征阶段,个体有可能凭借与之熟悉的问题直接提取相应的策略来解决现有的问题。若无这种经验,个体便不得不制订计划,如建立解决问题的子目标层级,或选择相应的解决策略。在寻求解答时,可能存在这样两种一般的途径:算法式和启发式。
a.算法式。就是为了达到某一个目标或解决某一个问题而采取的一步一步的程序。
b.启发式。就是使用一般的策略试图去解决问题。这种一般的策略可能会得出正确的答案。常用的启发式方法有:手段一目的分析法、逆向反推法、爬山法、类比思维法等。
③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在对问题做出表征并选择某种解决方案后,个体要执行这一计划,尝试解答。
④评价结果阶段。在选择并运用某种解题策略之后,个体应对这一策略运用的结果做出评价,这一过程包括检查与答案相一致或相矛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