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400-6239-993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 经络(2)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2-09-12 16:13:52  |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  
  •  
  •  

《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 经络(2)

题库答案

[A型题]

1. A 2. D3. D4. B5. C6. A7. D8. A

9. B 10. D11. D12. A13. A14. C15. D16. D

17. C 18. C19. D20. A21. A22. B23. D24. B

25. B 26. B27. D28. C29. B30. A31. A32. A

33. D 34. A35. A36. B37. A38. C39. A40. C

41. B 42. A43. C44. D45. A46. A47. B48. A

[B型题]

1. A 2. D3. B4. D5. B6. D7. C8. D

9. C 10. D11. B12. D13. C14. D15. A16. D

17. A 18. B19. D20. A21. D22. D23. C24. C

25. B 26. B27. D28. D29. C30. C31. A32. C

33. B

[X型题]

1. ACD2. ACD3. ABCD4. ACD

5. AC6. BCD7. ABD8. BD

9. BD10. ABC11. AC12. ABCD

13. ABC14. ABCD15. AD16. ABC

17. ABD18. ABCD19. ABC20. ACD

21. AD22. ABCD23. BCD24. ABC

25. ABCD26. BD27. BCD28. ABCD

29. BD30. ABD31. ABCD32. BCD

33. ABC34. ABCD

精选体系

[A型题]

1.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均上达目系,足厥阴肝经与督脉会于头顶部,足少阴肾经上抵舌根,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均行达头面之深部或颠顶。

2.别络是络脉中较大者,有本经别走邻经之意,能够加强十二经脉中互为表里的两经在体表的联系,并能通达某些正经所没有到达的部位,可补正经之不足,还有统领一身阴阳诸络的作用。孙络最小。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有加强十二经脉中互为表里的两经之间联系的作用。

4.八脉中,督脉行于人体后正中线;任脉行于人体前正中线;冲脉行腹部、下肢及脊柱前;带脉横行腰部;阳跷脉行于下肢外侧、腹部、胸后及肩、头部;阴跷脉行于下肢内侧、腹胸及头目;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部和颈部。

7.皮部,是十二经脉之气在体表皮肤一定部位的反映区,故称十二皮部

8.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走出后属心系(心与其他脏腑相连的脉络),向下穿过膈肌,络小肠。分支:从心系分出,挟食道上行,连于目系(目与脑相连的脉络)。直行者:从心系出来,退回上行经过肺,向下浅出腋下(极泉穴),沿上肢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出小指桡侧端(少冲穴),交于手太阳小肠。

9.足阳明胃经直行者: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下行,挟脐两旁(旁开2寸),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气冲穴)。

13.阴阳跷脉有司眼睑开合的功能,跷脉有病则目不合。

14.,有束带之意,指带脉循行,绕身一周,束带而前垂的特点。

20.十二经别,多分布于肘膝、脏腑、躯干、颈项及头部。其循行分布特点,可用离、合、岀、入来加以概括。

21.督脉行于背,有总督一身之阳经的作用,称为阳脉之海

27.足太阳膀胱经直行者:从头顶部分出,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回出后下行到项部(天柱穴),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脊柱正中旁开1.5寸)下行,到达腰部(肾俞穴),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膂),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

28.十二经脉的走向,《灵枢·逆顺肥瘦》说: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35.行于上肢,起于或止于手的经脉,称手经;行于下肢,起于或止于足的经脉,称足经。在四肢部,分布于内侧面的经脉,属阴经;分布于外侧面的经脉,属阳经。阴经隶属于脏,阳经隶属于腑。按照阴阳的三分法.,一阴分为三阴:太阴、厥阴、少阴;一阳分为三阳:阳明、少阳、太阳。故肺经称为手太阴经,心包经称为手厥阴经,心经称为手少阴经,并依次分布于上肢内侧的前、中、后线;与此三脏相表里的大肠、三焦和小肠,则分属阳明、少阳和太阳,其经脉分别称为手阳明经、手少阳经和手太阳经,并依次分布于上肢外侧的前、中、后线。足太阴经、足厥阴经和足少阴经,依次分布于下肢内侧的前、中、后线(在小腿下半部,足厥阴经在前缘,足太阴经在中线);与此三脏相表里的胃、胆和膀胱,则分属阳明、少阳和太阳,其经脉分别称为足阳明经、足少阳经和足太阳经,依次分布于下肢外侧的前、中、后线。

36.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重要分支,又称十二经别。分别起于四肢肘膝以上部位,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中互为表里的两条经脉之间的联系和补充十二正经的作用。十二经别虽然是十二经脉的最大分支,与十二经脉有别,但也属于经脉的范畴。

37.十二经别多分布于肘膝、脏腑、躯干、颈项及头部。其循行分布特点,可用离、入、出、合来加以概括。十二经别的循行,多从四肢肘膝以上部位别岀,称为;走入体腔脏腑深部,呈向心性循行,称为;然后浅出体表,而上头面,称为;阴经的经别合于相表里的阳经经别,然后一并注入六条阳经,称为。每一对相表里的经别组成一,这样十二经别分手足三阴、三阳共组成六对,称为六合

38.《灵枢·经脉》论述足阳明胃经的经气虚实时指出: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又说:足阳明之别……实则癫狂,虚则足不收,胫枯

39.别络:是从经脉分出的支脉,多分布于体表。十二经脉各从四肢肘膝以下分出一条别络,表里两经的别络相互联络;任脉之络分布于腹部,督脉之络分布于背部,脾之大络分布在身之侧部,共十五别络。若加上胃之大络,也可称为十六别络。

40.阴跷脉从内踝下照海穴分出,沿下肢内侧、腹、胸、人迎旁、鼻旁到目内眦,与足太阳经、阳跷脉相会合。阳跷脉从外踝下申脉穴分出,经下肢外侧、腹部、胸部后外侧,再经肩、颈外侧,上挟口角,到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阴跷脉会合,再上行入发际,下达耳后,与足少阳经会合于项后。跷脉有濡养眼目、司眼睑之开合和下肢运动的功能。此外古人尚有阴、阳跷脉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之说。

41.《灵枢·经脉》说: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身以前是指胸腹部位,属足阳明胃经的分布部位。

42.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相交于承浆穴,返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上关穴,沿发际,至额前。其足跗部支脉从足背上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交于足太阴脾经。

43.督脉、任脉和冲脉都起于胞中,三经同一起点,循行不同,名称不同,功能不同,故云一源而三歧

44.主蓄积渗灌气血是奇经的功能,主联络机体内外是经络的功能,主运行气血津液不是经筋的功能。经筋具有主束骨而利机关的作用,能约束骨骼,主司关节运动。

45.从胸腹正中线向外旁开,其排列顺序依次是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

46.经络循行如环无端,为循环而行。

47.十二经筋具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

48.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交于目内眦。

[B型题]

26~27题)《素问·诊要经终论》: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瘛疭,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睘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矣。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此十二经之所败也。(多年的重复考题,此段话一定要牢记)

28~29题)脊髓与脑相通,髓聚为脑,故脑为髓海。任脉总任六阴经,调节全身阴经经气,故称阴脉之海。督脉总督六阳经,调节全身阳经经气,故称阳脉之海。冲脉涵蓄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之海血海。宗气积于胸中,又称气海,与肾中所藏的先天之气相互补充,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30~31题)肝经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脾经连舌本,散舌下

32~33题)中焦,为手太阴肺经起始之处;手小指端,是手太阳小肠经的起始之处。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冲脉起于胞中。

[X型题]

1.手三阴经的循行是从胸部始,经上肢内侧走向手指端;手三阳经从手指端循臂外侧而上行于头面部;足三阳经从头面部下行,经躯干和下肢而止于足趾间;足三阴经从足趾间上行而止于胸腹部。足太阳经从背部而走。

2.奇经八脉的共同生理功能为:进一步加强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如督脉能总督一身之阳经;任脉总任一身之阴经;带脉约束纵行诸脉;二跷脉主宰一身左右的阴阳;二维脉维络一身表里的阴阳。即奇经八脉进一步加强了机体各部分的联系。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十二经脉气有余时,则蓄藏于奇经八脉;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则由奇经溢出气血,及时给予补充。奇经八脉与肝、肾等脏及女子胞、脑、髓等奇恒之腑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彼此之间在生理、病理上均有一定的联系。

33.十二经别,多分布于肘膝、脏腑、躯干、颈项及头部。其循行分布特点,可用离、入、出、合来加以概括。十二经别的生理功能: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在体内的联系;加强体表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向心性联系;加强了十二经脉和头面部的联系;扩大十二经脉的主治范围;加强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的联系。

34.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出而挟口两旁,环绕口唇,在须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上关穴,沿发际,到额前。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分支一:从脊柱里面分出,络肾。分支二:从小腹内分出,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到喉部,向上到下颌部,环绕口唇,再向上到两眼下部的中央。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阴阜、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冲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从气街部起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到目眶下。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3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400-6239-993
Copyright©2006-2020 www.tianrenedu.com.cn 豫ICP备2021029886号-1 营业执照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