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400-6239-993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中医基础理论》第六章 体 质 (1)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2-09-14 17:00:22  |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  
  •  
  •  

《中医基础理论》第六章 体 质 (1)

第六章 体 质

[A型题]

1.体质是指人体的

A.身体素质 B.身心特征 C.形态结构 D.遗传特质

2.观察和测量身体各部分的大小、形状、匀称程度,以及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度和皮肤与皮下软组织情况可判断

A.性征 B.体姿 C.体型 D.体格

3.衡量体格的重要指标是

A.性征 B.身高 C.体姿 D.体型

4.体型中最有代表性的差异是

A.身高 B.肤色 C. 腠理之坚松 D.形体之肥瘦

5.先天禀赋决定着体质的相对

A.可变性 B.稳定性 C.全面性 D.普遍性

6.后天各种因素使体质具有

A.可变性 B.连续性 C.复杂性 D.普遍性

7.中医体质理论渊源于经典著作

A.《伤寒杂病论》 B.《妇人大全良方》 C.《景岳全书》 D.《黄帝内经》

8过食咸味,易形成

A.火旺体质 B.痰湿体质 C.心气虚体质 D.脾气虚体质

9理想的体质应为

A.偏阳质 B.偏阴质 C.阴阳平和质 D.肥胖质

10.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征的体质为

A.阴阳平和质 B.偏阴质 C.偏阳质 D.肝郁质

11.具有抑制、偏寒、多静等特征的体质为

A.阴阳平和质 B.偏阴质 C.偏阳质 D.阴虚质

12.素体阴虚阳亢者,受邪后多从

A.寒化 B.热化 C.燥化 D.湿化

13.素体阳虚阴盛者,易致邪从

A.寒化 B.实化 C.虚化 D.湿化

[B型题]

(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性征 B.体姿 C.体格 D.体型

1.衡量体格的重要指标是

2.反映体质的体表形态标志是(3~4题共用备选答案)

A.温补益火 B.清热利湿 C.甘寒凉润 D.补气培元

3.体质偏阳者治宜

4.体质偏阴者治宜

(5~6题共用备选答案)

A.质势 B.病势 C.从化 D.传变

5.病情随体质而发生的转化称为

6.不同体质类型所具有的潜在的、相对稳定的倾向性称为

(7~8题共用备选答案)

A.寒化 B.热化 C.燥化 D.湿化

7.素体津亏血耗者,受邪后多从

8.气虚湿盛体质者,受邪后多从

[X型题]

1.体质的构成包括

A.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 B.发病的倾向性

C.形态结构的差异性  D.生理功能的差异性

2.体质的特点有

A.普遍性 B.全面性 C.稳定性 D.可变性

3.影响体质形成的先天因素有

A.父母生殖之精的质量 B.父母血缘关系的远近

C.父母生育的年龄  D.母亲妊娠期的养胎情况

4.影响体质形成的后天因素有

A.性别、年龄 B.饮食因素 C.劳逸、疾病因素 D.情志因素

5.体格反映了人体的

A.生长发育水平 B.营养状况 C.锻炼程度 D.体姿

6.小儿的体质特点为

A.脏腑娇嫩 B.形气未充 C.易虚易实 D.易寒易热

7.老年人的体质特点为

A.精气神渐衰 B.脏腑功能减退 C.代谢缓慢 D.气血郁滞

8.偏阳质者

A.耐寒 B.耐热 C.易感风、暑、热邪 D.易感寒湿之邪

9.偏阴质者

A.耐寒 B.耐热 C.易感风、暑、热邪 D.易感寒湿之邪

10.偏阳质的人易发展演化成的病理体质是

A.阳虚 B.阳亢 C.阴虚 D.痰湿

11.偏阴质的人易发展演化成的病理体质是

A.阳亢 B.阳虚 C.阴虚 D.痰湿

12.体质偏阳者,用药宜

A.甘寒 B.咸寒 C.酸寒 D.清润

题库答案

[A型题]

1. B 2. D3. D4. D5. B 6. A7. D 8. C

9. C 10. C11. B12. B13. A

[B型题]

1. D 2. C3. C4. A5. C 6. A7. C 8. D

[X型题]

1. CD2. ABCD3. ABCD4. ABCD

5. ABC6. ABCD7. ABCD8. AC

9. BD10. BC11. BD12. ABCD

精选解析

[A型题]

9.理想的体质应是阴阳平和之质,但是阴阳的平衡是阴阳消长动态平衡,所以总是存在偏阴或偏阳的状态,只要不超过机体的调节和适应能力,均属于正常生理状态。

第七章病因与发病

[A型题]

1.易侵犯人体上部和肌腹的外邪是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燥邪

2.根据《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关于饮食偏嗜伤及五脏的论述,味过于苦则

A.大骨气劳,短肌 B.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C.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D.心气喘满,色黑

3.不属于六淫致病特点的是

A.传染性 B.季节性 C.地域性 D.相兼性

4.根据情志致病的理论,可导致二便失禁,遗精滑泄的是

A.思虑过度 B.愤思不已 C.恐惧过度 D.悲伤至极

5.肢体冷痛,关节屈伸不利,时而或冷厥不仁,其主要机理为

A.寒性凝滞 B.风性主动 C.寒性收引 D.寒伤卫阳

6.不属于瘀血致病特点的是

A.易于阻滞气机 B.影响新血生成 C.影响血脉运行 D.易于蒙蔽神明

7.宋·陈言在病因学上提出了

A.“六气病源”说 B.病因三部分类法 C.病气致病说 D.三因学说

8.四时不正之气乘虚侵入,致病较重者,称为

A.阴邪 B.阳邪 C.正邪 D.虚邪

9.六淫中最易导致出血的是

A.寒邪 B.湿邪 C.暑邪 D.火邪

10.邪正相搏的何种状态决定不发病

A.邪正盛衰 B.邪胜正负 C.邪正相持 D.正胜邪却

11.其性干涩,易伤津液的病邪是

A.风邪 B.燥邪 C.火邪 D.暑邪

12,悲忧过度主要损伤的脏腑是

A.肝 B.心 C.脾 D.肺

13.一患儿因感冒而汗出恶风、咽痒咳嗽,次日晨起即现面目一身悉肿及小便少等症。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其发病与下列哪项关系最密切

A.湿浊停滞 B.风性主动 C.热邪郁团 D.风性数变

14.提出“六气病源”说的是

A.医和 B.《内经》 C.《金匮要略》 D.《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5.劳神过度,易损伤的脏腑是

A.心肺 B.心脾 C.脾肺 D.脾肾

16.与痰饮形成密切相关的脏腑是

A.心脾肝肾 B.心肺脾肾 C.肝胆脾肾 D.肺脾肝肾

17.七情内伤首先影响

A.肝魂 B.心神 C.脾意 D.肺魄

18.六淫中最易导致疼痛的邪气是

A.寒邪 B.火邪 C.风邪 D.燥邪

19.异气是指

A.六淫邪气 B.异常气候 C.情志变化 D.乖戾之气

20.过逸、痰饮、瘀血、结石等因素相同的致病特点是

A.损伤脉络 B.气机不畅 C.病位固定 D.致病广泛

21.湿邪、寒邪的共同致病特征是

A.损伤阳气 B.阻遏气机 C.黏腻重浊 D.凝滞收引

22.大怒主要损伤的脏腑是

A.肝 B.心 C.脾 D.肺

23.具有升散而又挟湿特性的邪气是

A.湿邪 B.燥邪 C.热邪 D.暑邪

24.劳力过度,易损伤的脏腑是

A.心肺 B.心脾 C.脾肺 D.脾肾

25.下列不属于痰饮致病特点的是

A.蒙蔽心神 B.致病广泛 C.变幻多端 D.损伤脉络

26.感受寒邪而致的“中寒”

A.寒邪伤于肌表 B.寒邪入中经脉 C.寒邪自内而生 D.寒邪直中脏腑是指

27.中医发病学说在病机方面的特点是

A.“外内合邪”的发病观 B.外邪致病的发病观

C.内邪致病的发病观  D.伏邪发病观

28.饮食因素致病,易致聚湿、化热、生痰的是

A.饮食过饥 B.饮食过饱 C.饮食不洁 D.五味偏嗜

29.寒邪的性质是

A.其性开泄 B.其性重浊 C.其性凝滞 D.其性黏腻

30.温燥病的发病季节是

A.初秋 C.长夏季节 B.深秋 D.冬末春初

31.可影响新血生成的病因是

A.瘀血 C.结石 B.痰饮 D.积食

32.火、燥、暑共同的致病特征是

A.上炎 C.伤津 B.耗气 D.动血

33.风邪伤人,病变部位不固定是由于

A.风性数变 C.风性主动 B.风性善行 D.风性轻扬

34.寒主收引是指

A.寒邪阻滞气机 B.寒邪损伤阳气 C.寒邪耗气伤津 D.使气机收敛,筋脉挛急

35.造成着痹的主要邪气是

A.寒邪 B.风邪 C.热邪 D.湿邪

36.高热之后突然出现四肢抽搐,神昏谙语,舌红苔黄燥,脉洪数有力等,此属

A.火热内闭 B.肝阴耗损 C.肝风内动 D.热极生风

37.易袭阳位,具有升发向上特性的邪气是

A.暑邪 B.燥邪 C.风邪 D.火邪

38,不属于病理性产物的是

A.瘀血 B.痰饮 C.结石 D.血瘀

39.其性趋下的病邪为

A.火邪 B.燥邪 C.湿邪 D.风邪

40.寒性凝滞,从而出现各种疼痛症状,其机理是

A.气机收敛,腠理闭塞 B.经脉气血凝结阻滞

C.损伤人体阳气  D.耗气伤津,不能濡养

41.致病后可出现各种秽浊症状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火(热)邪 D.湿邪

42.易致人体阴阳失调的饮食因素是

A.饮食过饥 B.饮食过饱 C.五味偏嗜 D.寒热偏嗜

43.七情内伤可影响脏腑气机,其中恐则

A.气上 B.气下 C.气缓 D.气结

44.患者双膝关节沉重、肿痛,反复发作3年,伴下肢麻木不仁,多为

A.痛风 B.寒痹 C.痛痹 D.着痹

45.在原发病基础上,继续发生新的疾病,称为

A.徐发 B.感邪即发 C.伏而后发 D.继发

46.症见头痛、耳鸣、咽喉红肿疼痛、唇舌糜烂等是由于

A.热邪侵扰心神 B.热邪伤津耗气 C.热邪易生风 D.火热之邪燔灼趋上

47.房劳过度,易损伤的脏腑是

A.心 C.肝 B.脾 D.肾

48.常引起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腠理闭塞、气机收敛的邪气是

A.风邪 C.湿邪 B.寒邪 D.瘀血

49.既有季节性特点,又不受季节限制,常为外感致病之先导的邪气是

A.热邪 C.疠气 B.风邪 D.寒邪

50.首先提出了具有传染性的“乖戾之气”概念的医家是

A.医和 C.葛洪 B.张仲景 D.巢元方

51.下列因素中,易于蒙蔽心神的是

A.瘀血 C.结石 B.痰饮 D.积食

52.外感性疾病中多属“伏而后发”类型的是

A.伏气寒病 C.伏气阴病 B.伏气温病 D.伏气血病

53.中医病因学的主要特点是

A.辨证求因 C.整体性 B.问而求因 D.相对性

54.易致心神耗伤、脾气郁结的原因是

A.思虑过度 C.恼怒过度 B.喜乐过度 D.悲伤过度

55.根据《素问·宣明五气》所述,“久行”易伤的是

A.血 C.骨 B.筋 D.肉

56.导致心气涣散不收的病机是

A.悲则气消 C.惊则气乱 B.恐则气下 D.喜则气缓

57.导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的病机是

A.惊则气乱 C.悲则气消 B.恐则气下 D.喜则气缓

58.“味过于酸”,则

A.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B.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C.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D.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59.产生“薄厥”的病因,多是

A.大怒 B.过悲 C.过喜 D.大惊

60.引起“肉胝胎而唇揭”病证的饮食偏嗜是

A.多食酸 B.多食咸 C.多食苦 D.多食甘

61.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味过于甘”则

A.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B.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C.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D.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B型题]

(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1.六淫邪气中,易阻遏气机的是

2.六淫邪气中,易耗伤津液的是

(3~4题共用备选答案)

A.风邪 B.火邪 C.燥邪 D.暑邪

3.六淫中致病季节性最强的邪气是

4.易致疮痈的邪气是

(5~6题共用备选答案)

A.病邪相兼为病 B.直接伤及内脏 C.易影响脏腑气机 D.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5.六淫致病特点是6.病气致病特点是

(7~8题共用备选答案)

A.耗气伤津、扰神  B.阻滞气机

C.自口鼻而入,犯肺伤津 D.袭阴位

7.燥邪致病,易

8.火热之邪致病,易

(9~10题共用备选答案)

A.汗出恶风 B.狂躁妄动 C.皮肤干皱 D.下痢黏液,小便浑浊

9.湿邪致病可见

10.火热之邪致病可见

(11~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徐发 B.感邪即发 C.伏而后发 D.继发

11.肝胆疾病导致结石,此发病类型为

12.正气不足之人,感邪轻浅,常见发病类型为

(13~14题共用备选答案)

A.气结 B.气乱 C.气缓 D.气消

13.思则

14.悲则

(15~16题共用备选答案)

A.风邪 B.寒邪 C.火邪 D.湿邪

15.易伤阳气、阻遏气机的邪气是

16.易伤阳气、凝滞收引的邪气是

(17~18题共用备选答案)

A.脾肺 B.心脾 C.肝肾 D.肝肺

17.劳力过度易于损伤的脏器是

18.劳神过度易于损伤的脏器是

(19~20题共用备选答案)

A.阴阳两类 B.“六气致病”说

C.三因学说 D.首次提出“乖戾之气”说

19.《内经》将病因分为

20.宋代陈无择将病因归类,提出

(21~22题共用备选答案)

A.化寒 B.化热 C.伤阳 D.瘙痒

21.痰饮、瘀血停滞体内日久,其病理演变可出现

22.痰饮为病,其病理演变一般不易出现的是

(23~24题共用备选答案)

A.正气 B.邪气 C.先天之气 D.后天之气

23.决定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

24.在疾病过程中,对人体起损害作用的是

(25~26题共用备选答案)

A.湿邪 B.火邪 C.暑邪 D.寒邪

25.易侵犯头面部的邪气是

26.易侵犯人体下部的邪气是

(27~28题共用备选答案)

A.炎上 B.干涩 C.升散 D.善行

27.风邪的性质是

28.火邪的性质是

(29~30题共用备选答案)

A.炎上动血 B.重浊黏滞 C.善行数变 D.干涩伤津

29.燥邪的特性是

30.风邪的特性是

(31-32题共用备选答案)

A.重浊 B.凝滞 C.善行 D.炎上

31.火邪的致病特点是

32.湿邪的致病特点是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3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400-6239-993
Copyright©2006-2020 www.tianrenedu.com.cn 豫ICP备2021029886号-1 营业执照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