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400-6239-993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实验心理学》第五章 心理物理法(1)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2-09-25 17:21:37  |  关键词: 《实验心理学》

  •  
  •  
  •  

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实验心理学》第五章  心理物理法(1)”相关内容,为报考心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第五章  心理物理法

微信截图_20220925172219.png

一、阈限

(一)含义

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简称阈值,是刚刚能引起反应的刺激量,包括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1. 绝对阈限(absolute limen, AL)指刚刚引起心理感受的物理刺激量;操作定义: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值。

2.差别阈限(different limen,DL)指刚刚引起差别感受的物理刺激量;操作定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强度之差。

(二)测量

费希纳设计了三种阈限测量法。

1.极限法

也叫最小变化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差法。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转折点,即阈限的位置。

(1)绝对阈限(AL)的测量和计算

①测量

由递增和递减两个系列组成,每次刺激后让被试报告他是否有感觉。刺激的增减应该尽可能地小,然后找转折点,即从有到无或者从无到有。

②计算

A.在一个刺激系列中,被试的反应转折点处对应的两个刺激强度的中点是这个系列的阈限。

B.求出所有系列阈限的均值,就是绝对阈限值(注意递增递减交替进行以免被试形成定势)。

(2)差别阈限(DL)的测量和计算

①测量

此方法用于测定差别阈限时,每次呈现两个刺激。一个是标准刺激,即强度大小不变的固定刺激;另一个是比较刺激,又称变异刺激,即强度按由小而大或由大而小依次呈现的刺激。比较刺激和标准刺激可以同时呈现,也可以先后呈现。被试的任务是比较两个刺激的大小:分别用+、=、-表示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的关系。

②计算

A. 计算各个刺激系列差别阈限的上限和下限:上限指递减系列中最后一次“+”和第一次非“+”的中点,以及递增系列中最后一次非“+”和第一次“+”的中点;下限则指递减系列中最后一次非“-”和第一次“-”的中点,以及递增系列中最后一次“-”和第一次非“-”的中点。

B.分别求出所有序列的上限和下限的平均值,这时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距离叫作不肯定间距(记为Iu);不肯定间距的中点就是主观相等点(PSE);主观相等点理论上与标准刺激大小相等,实际却有一定差距,这个差距称为常误(CE);标准刺激同上限之间的距离称为上差别阈(记为DLu),同下限之间的距离称为下差别阈(记为DLI)。

C.上差别阈和下差别阈的平均值,即为最后的差别阈限。用不肯定间距来表示,差别阈限就是它的一半。绝对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的比例叫作相对差别阈限。

当然,差别阈限也可以直接用上限和下限来计算。

(3)误差及控制

①期望误差

期望效应是被试对刺激的来临抱有期望,会过早地报告转变了。造成递增过程中,阈限偏低;而递减过程中,阈限偏高。

②习惯误差

习惯误差是因为被试习惯于实验的刺激而过晚报告实验转变了。造成递增过程中,阈限偏高;递减过程中,阈限偏低。控制期望效应和习惯误差是采用ABBA法。

③疲劳误差

因实验多次,致使被试疲劳,测得阈限偏高的一种效应。

④练习误差

因多次实验,致使被试对刺激更加敏感,测得阈限偏低的一种效应。

(4)极限法的变式——阶梯法

阶梯法与极限法的不同在于把增加和减少刺激强度的程序连续进行。当被试报告感觉不到时,主试就按梯级来增加刺激强度;而当增加到被试感觉到时,又按一定的梯级来减少刺激强度。这样,实验可以出现预定的转折点,各转折点的平均数就是感觉阈限值。

(5)最小变化法的特点

①刺激按系列依次呈现,被试作察觉与否(或大小)判断。

②系列起始位置随机,各刺激强度间差异要小,以保证精确性。

③递增和递减系列的数量相等,交替呈现,多用ABBA法控制。

④求阈限的方法是对每一系列先分别求阈限,随后以所有系列的阈限平均值作为最终的阈限值,它符合“50%觉察”的阈限操作定义。

2. 平均差误法

又叫调整法、再造法、均等法,其基本程序是主试呈现一个标准刺激,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在测定绝对阈限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刺激,但可以假设标准刺激为零,即由被试将比较刺激与“零”相比较。

(1)计算

①绝对阈限的计算

被试每次调节结果的算术平均数即为绝对阈限。

②差别阈限的计算

微信截图_20220925172450.png

2)误差

动作误差(最大的误差)

被试操纵实验仪器来调整比较刺激,会因为被试所采用的方式不同而产生误差。

时间误差

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是相继出现的,会造成误差。

空间误差

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因呈现的空间位置不同所造成的误差。

3)控制方法

多层次ABBA法,比较刺激还可以从由小到大、从大到小两方面来进行调整。

4)平均差误法的特点

刺激不再是一系列间隔相等的强度序列,而是由与标准刺激明显不同的起点开始,向调整的最后结果连续变化;

被试主动参与刺激的调节;

以平均差误法求得的差别阈限是一个估计值,并不完全符合阈限的操作定义。

3.恒定刺激法

又叫正误法、次数法,是以相同的次数呈现少数几个恒定的刺激,通过被试觉察到每个刺激的次数来确定阈限。它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可用于测定绝对阈限、差别阈限和等值等多种心理值。

1)实施程序

主试选取5~7个刺激,在实验中保持恒定不变。

每种刺激随机呈现50~200次,测量绝对阈限不需要标准值,测量差别阈限需要一个标准值。

求出各个刺激变量引起某种刺激反应(有、无或大、小)的次数。

2)绝对阈限的测定

确定自变量

确定反应变量

被试在呈现刺激后报告,主试分别将被试的上述反应记为+然后根据所记录的被试反应,计算绝对阈限。

计算

直线内插法(S-P作图、S-Z作图,简单、易操作,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平均Z分数法(将P值转换为Z分数,这种方法比直线内插法精确)。

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方程,这是最为精确的方法)。

斯皮尔曼分配法(用次数分布计算,梯级间距够大时可用)。

3)差别阈限的测定

确定自变量:标准刺激、比较刺激(5–7个恒定刺激)

确定反应变量

A.二类反应:要求被试判断呈现的刺激比标准刺激的强度还是,主试根据被试的反应记录+-

B.三类反应:要求被试判断呈现的刺激比标准刺激的强度”“相等还是 主试根据被试的反应记录+=-

计算

差别阈限的计算方法一般采用内插法或作图法,分别求出被试的上差别阈限和下差别阈限。具体算法如下

A.二类反应

差别阈限(DL=Lu-LI/2

LuLI为被试判断+时感觉量的平均数。

B.三类反应

上差别阈限(DLu=X-X。下差别阈限(DLI=X-X

差别阈限(DL=DLu+DLl/2

XXX分别为判断为+”“=时感觉量的平均数。

4)恒定刺激法的变式

分组法:即将刺激分组匹配,减少不停调整刺激的操作。

单一刺激法:即准备一系列刺激,用随机顺序反复呈现,指示被试将其分为一定的类别,省掉了标准刺激,节省时间。

用对数单位的比较刺激系列:即刺激系列采用对数梯级,此法尤其针对差别阈限较大的领域。

4. 三种方法的比较

1)三者共同点

都要选择好刺激序列和反应序列。

简化被试对刺激所做的反应。

较多的测量次数。

2)三者的不同点

符合阈限操作定义的程度不同:恒定刺激法(三类反应)最符合阈限“50% 觉察概率的操作定义,其次是最小变化法,最不符合的是平均差误法。

实验误差和控制方面不同:最小变化法主要存在期望、习惯、练习和疲劳误差,通过ABBA法进行控制;恒定刺激法主要存在练习和疲劳误差,通过随机呈现刺激或ABBA法控制;平均差误法主要存在动作误差,通过调整刺激按ABBA法或随机呈现起始位置控制。

实验效率不同:最小变化法的效率不及平均差误法和恒定刺激法;此外,平均差误法可以调动被试积极性,在这方面,平均差误法优于其他两种。

专业课.jpg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实验心理学》第五章  心理物理法(1)”,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3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400-6239-993
Copyright©2006-2020 www.tianrenedu.com.cn 豫ICP备2021029886号-1 营业执照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