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400-6239-993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2021年西南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2)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2-09-30 14:41:12  |  关键词: 西南大学 333教育综合

  •  
  •  
  •  

作为考生与命题人交流的唯一资料和途径就是真题。所以读题要读命题人的思想,读懂了命题人的思想,就能赢得考试。因此,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教育学综合的真题分享,今天更新的是“2021年西南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2)”,希望给备考教育学的同学提供帮助! 

 2021年西南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2)

四、论述题

1.论述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见2018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

2.论述课程资源的类型和开发的策略。

【答】(1)含义: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课程资源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

(2)类型:

①根据来源,课程资源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②根据性质,课程资源可分为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

③根据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课程资源可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

④根据存在方式,课程资源可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3)开发策略:课程资源的开发所涉及的问题广,既有理论的探讨又有实践的考察,既有事实的取舍又有价值的判别,既有机构的原因又有个人的因素。基于以上对不同类型课程资源的认识,根据课程资源开发的实际需要、具体条件等原因,应采取相应的各种资源开发策略。

①需求导向策略。开发课程资源最重要的工作是明确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与需要。而这首先取决于不同的课程资源开发主体,其原因在于不同的课程资源开发主体所表现出来的目的、需求有着明显的差异。恰当运用需求导向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有赖于以下前提:首先是对需求之客观性、真实性要有正确把握。其次是对需求之情境性和个体性要有充分考虑。最后是对需求之理想性、发展性要有深刻理解。只有全面把握需求的以上特性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使课程资源开发进入良性发展过程。

②因地制宜策略。因地制宜策略包含三方面的含义:一是目的的地方指向性,即解决当地实际问题,为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及人才培养服务。二是资源的地方依赖性,即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资源来自当地,如借助当地的经济、文化、自然环境、历史、人才等各种条件。三是方法的地方特色性,即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虽然不便在全国全面推广,但在该地区被证明是科学、有效的。因地制宜策略既可以用来增强原有的地方特色和优势,又可以用来弥补本地在经济、人才、环境等方面所存在的先天不足。

当然,每个教师的个性、能力、水平及所教课程的不同,其教育教学就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并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如何扬长避短、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每个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教师完全可以把课程资源开发跟自身教学风格的完善、自身的专业成长结合起来,使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同时成为自身的成长过程和自己教学风格的组成部分。

另一种答案:

(1)建立课程资源库:

对繁杂的课程资源应该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必要的梳理和归类,建设成课程资源库。课程资源库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作用重大,教师们在开发课程资源时需要什么,就到这个库里进行检索和点击,可以节约大量寻找资源的时间,而且,同一资源可以为不同的教师反复使用,提高了使用效益。资源库里不仅要有大量文本、文献类的资源,还要有许多超文本类的课程资源,使资源的数量、品种、形式多样,保持库里资源的充裕丰富。

这种课程资源库不仅每个学校需要建立,并且要形成自己的特点,各级地方教育部门也应该建立课程资源库和更大、更充裕的图书馆,这样有利于课程资源开发向深入发展,便于教师和学生进行深层的探究和体验,而且,还应该通过信息技术把各类资源库联系起来,为学校和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提供多重服务和深度支持。

(2)形成课程资源开发的网络:

开发课程资源不仅要靠学校和教师,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社区和家长的帮助与支持。学校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与家长、社区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建立密切的联系,形成纵向从基层学校到各级地方教育行政、教学科研部门、课程研究中心,横向从教育内部向教育外部交错相连的课程资源开发网络,形成课程资源开发的整体效应和优势。

(3)构建资源开发的激励机制:

课程资源的开发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还是较为陌生的,在旧的被动接受的思维定势框架里,许多教师缺少进行资源开发的信心和勇气,甚至不知道从哪里找到自己需要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对教师开发课程资源进行鼓励,并建立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机制,尤其是在课程资源开发的初始阶段,第一步往往是最难走的,这种机制应该尽早建立,促使学校和教师能尽快适应新课程,积极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把第一步迈好。

也可从以下角度回答:

(1)从学生的现状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所有的课程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的身上,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也是为他们服务的。学生的现状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导向,要从两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一是要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看看这些学生的素质到底达到了怎样的水平,实际上是对学生接受和理解课程资源能力的一种把握。不同学校乃至不同班级学生的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必须对此进行考虑,这不仅影响到课程资源的内容选择,还直接关系到课程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

二是要对学生的兴趣以及各种他们喜爱的活动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发课程资源。从学生的兴趣着眼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是学生自己的课程资源,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最适合他们的,他们也愿意参与进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从师资的条件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师资条件是开发课程资源的基础要素,并直接制约对课程资源有效合理的利用。从学校现有的师资情况出发,看看教师具有什么样的素质,他们在哪些方面有专长、特长,开发课程资源时教师们才能游刃有余,这是一种非常实际而有效的开发课程资源的做法。

(3)从学校的特色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所谓学校的特色也就是学校的资源优势,这种优势既可以是精神文化等方面的,也可以是设施设备等方面的。要充分利用好学校课程资源的优势,这也进一步深化和促进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4)从社会的需要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新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强调以学生为本。但是,以学生为本并不排斥学校要为社会培养人才,毕竟学校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为社会输送合格的社会人才。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开发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素质,可以让学生将来较好地适应社会。

五、材料题

(1)为这一研究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2)如果该研究使用观察法,说说观察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制定事件取样观察表,确定至少五个观察项目。

【答】(1)标题: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2)①步骤:

a.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

观察者首先要明确在观察中要了解什么情况,搜集哪些材料,确定观察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和方法,回答为什么观察和如何观察等问题。在本研究当中,要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互动现状的分析,发现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b.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境。

观察者对所观察的客体单位要进行明确分类,确定最主要的观察方向。观察提纲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变通性,防止有效材料被遗漏。在本研究中,要编制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观察提纲。

c.实施观察,搜集、记录资料。

观察者要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全面而系统地观察,并对有关资料进行搜集、记录。观察是进行记录的前提,记录是对观察结果的保存,二者是整个观察研究中最核心的环节。观察和记录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先观察后记录。

d.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

对资料的分析主要包括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即描述性分析,运用归纳法,由特殊推出一般性的结论;定量分析即对研究中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意义的分析并得出结论。

②注意事项:

a.要明确观察目的,选择好与目的有关的行为和重要事实进行观察记录。

b.创造自然的观察环境和气氛。观察者要尽可能地创造自然的观察环境和氛围,避免学生出现紧张、非自然的行为,保证观察结果的真实。

c.观察时要认真专注并做好观察记录,观察者在观察时要力求做到专注、敏锐和客观,注意要及时记录,精确记下反映学生行为的事实及发生的条件、环境,以便对学生的发展作出正确判断。

d.可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多次观察,提升观察结果的可靠性。

(3)事件取样观察表。

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表现

学校  年级  班级

教师  观察者  日期

观察项目

互动次数

互动人数

提问次数

互动表情

互动字体语言

出现次数






 

专业课.jpg

以上就是天任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年西南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详解(2)”相关内容,更多院校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分享,敬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3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400-6239-993
Copyright©2006-2020 www.tianrenedu.com.cn 豫ICP备2021029886号-1 营业执照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