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专注考研辅导
因为专注,所以出色

400-6239-993 全国咨询热线服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备考 > 正文
考研备考

《针灸学》知识点:第五章 刺灸法(2)

来源:天任考研  |  更新时间:2022-11-05 21:49:33  |  关键词: 《针灸学》

  •  
  •  
  •  

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针灸学》知识点:第五章 刺灸法(2)”相关内容,为报考中医专业的考生们提供帮助。更多有关中医综合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题库答案

【A型题】

1.C  2.B  3.A  4.C  5.D  6.D  7.D  8.C  9.D  10.C

11.D  12.A  13.D  14.A  15.A  16.B  17.C  18.D  19.A  20.A

21.A  22.B  23.B  24.A  25.B  26.C  27.C  28.A  29.C  30.D

31.A  32.D  33.A  34.D  35.A  36.B  37.C  38.C  39.D  40.C

41.B  42.A

【B型题】

1.B  2.A  3.C  4.D  5.A  6.C  7.B  8.C  9.B  10.A

11.A  12.D  13.D  14.A  15.B  16.A  17.D  18.C  19.B  20.D

21.B  22.A  23.B  24.C  25.A  26.D

【X型题】

1.ABC  2.BCD  3.AB  4.BC  5.ABCD

6.AC  7.AC  8.CD  9.BCD  10.ABCD

11.AB  12.AB  13.BC  14.BC  15.AC

16.ABCD 17.BC  18.AC  19.ABCD 20.AD

21.BCD  22.BCD  23.ABC  24.ABD  25.ACD

26.ACD  27.ABD  28.BCD  29.ACD  30.BCD

精选解析

【A型题】

1.(1)化脓灸:又称灸疮、瘢痕灸。①操作方法:涂大蒜汁于穴位皮肤→置艾→点艾施灸→不待燃尽再加艾炷点燃(连续法易出现灸感循经传导)或燃尽后除灰易炷再灸(间断法不易出现灸感循经传导)→至规定壮数(施灸时用手在腧穴周围轻轻拍打以缓解疼痛)→灸后1周出现无菌性化脓现象→5~6周结痂脱落,瘢痕形成。如灸疮干燥,无分泌物渗出,称“灸疮不发”,不易收效。多见于体虚病人。②临床应用:顽固性疾病适于灸者,如哮喘、慢性腹泻、瘰疬等。(2)非化脓灸:无瘢痕灸。①操作方法:涂凡士林或者大蒜汁或油脂于穴位皮肤→置艾→点艾施灸→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不燃尽)→易炷再灸至规定壮数→皮肤出现红晕而不起泡。②临床应用:气血虚弱、小儿发育不良及虚寒轻证等。

2.提插补泻: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

3.针灸治疗原则:实则泻之、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菀陈则除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同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除”即“清除”,指清除瘀血的刺血疗法等。就是对络脉瘀阻不通引起的病证,宜采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

4.断续波:提高肌肉组织特别是横纹肌的兴奋性。常用于治疗痿证、瘫痪等。

5.医者需采取守气方法,守住针下经气,以保持针感持久。《素问·宝命全形论》曰:“经气已至,慎守勿失”,《灵枢·小针解》说:“上守机者,知守气也……针以得气,密意守气勿失也”。只有守住针下之气,才能使针刺对机体继续发挥调整作用。

6.隔盐灸:①操作方法:干燥食盐填平脐中→置大艾炷施灸3~7状。②临床应用:有回阳、救逆、固脱的作用。

7.投火法:酒精棉球或纸片→点燃→投入罐内→迅速将罐子扣拔在应拔部位的皮肤上即可吸住。多用于身体侧面横向拔罐。

8.晕针的临床表现:轻者感觉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恶心欲吐;重者突然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脉细弱而数或沉浮。甚而神志昏迷,卒然仆倒,唇甲青紫,大汗淋漓,二便失禁,脉细微欲绝。

9.仰靠坐位适用于:前额、颜面、颈前和上胸部的腧穴。俯伏坐位适用于:头顶、枕项、背部的输穴。

10.处理晕针时,应采取的首要措施为立即出针。患者平卧,头部稍低,松解衣带,注意保暖,饮温水。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指掐或针刺人中或采用其他急救措施。

11.仰卧位适用于前身部的腧穴。

12.开阖补泻法:出针时,迅速按针孔为补法,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按为泄法。

13.提插补泻的泻法为得气后进行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以上提用力为主者。补法: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以下插用力为主者。

14.拔罐法:又称“角法”“吸筒法”“火罐气”,最早记载于《五十二病方》。是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腧穴或患处产生刺激,以防病治病的方法。

15.连续波:高频率连续波(高于30Hz,又称密波)易抑制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常用于止痛、镇静、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等;低频连续波(低于30Hz,又称疏波),短时兴奋肌肉,长时抑制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常用于治疗痿证和各种肌肉、关节、韧带、肌腱的损伤及慢性疼痛。

17.毫针常用不锈钢为制针材料。

18.行针的基本手法:①提插法;②捻转法。

19.常用的行针辅助手法有以下6种:①循法;②弹法;③刮法;④摇法;⑤飞法;⑥震颤法。

22.拔罐法:又称“角法”“吸筒法”“火罐气”,最早记载于《五十二病方》。是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腧穴或患处产生刺激,以防病治病的方法。

23.三棱针法:用三棱针刺破血络或腧穴,放出适量血液,或挤出少量液体,或挑断皮下纤维组织,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同《灵枢·官针》中络刺、赞刺、豹文彩。由锋针发展而来。

24.闪火法:长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罐内绕1~3圈后退火→迅速将罐子扣拔在应拔部位的皮肤上。道用于各部位,可拔留罐、闪罐、走罐等。

25.天灸:又称药物灸、发疱灸。将一些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敷于穴位或患处,敷后皮肤可起疱;或仅局部充血潮红。所用药物多是单味中药,也有用复方药其常用的有蒜泥灸、细辛灸、天南星灸和芥子灸等数十种。

26.刮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经气未至,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称为刮法。本法在针刺不得气时用之可激发经气,如已得气省可以加强针刺感应的传导和扩散。

28.弹法: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方法称为弹法,以增强针感,助气运行。《针灸问对》说:“如气不行,将针轻弹之,使气速行”。本法有催气、行气的作用。

29.皮肤针操作时主要运用腕的力量。

32.化脓灸:又称灸疮、瘢痕灸。

38.砭石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又称针石、镵石。

40.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强黏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艾炷置于腧穴上,一般用小炷,艾炷如麦粒或绿豆大,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后,方可继续易炷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艾火烧灼皮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而留下瘢痕。施灸前必须征求患者同意合作后方可使用本法。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肺旁、瘰疬等慢性顽疾。

41.胆俞:斜刺0.5~0.8寸,可灸。百会:平刺0.5~0.8寸;升阳举陷可用灸法。肾俞:直刺0.5~1寸,可灸。太溪:直刺0.5~1寸,可灸。

42.侧卧位适用于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上下肢部分的腧穴。

【B型题】

(1~2题)复溜为肾经经穴。太溪为肾经输穴。涌泉是肾经井穴。照海是肾经的八脉交会穴。

(3~4题)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大包)、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风池、天柱)部位的腧穴。

(15~16题)①点刺法多用于指、趾末端的十宣、十二井穴(少商是肺经的井穴)和耳尖及头面部的攒竹、上星、太阳等穴。②散刺法多用于治疗局部瘀血、血肿或水肿、顽癣等。③刺络法多用于曲泽、委中等穴,治疗急性吐泻、中暑、发热等。④挑刺法常用于治疗肩周炎、胃痛、颈椎病、失眠、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性头痛等。

(17~18题)艾卷灸:又称艾条灸。即用桑皮纸包裹艾绒卷成圆筒形的艾卷,也称艾条,将其一端点燃,对准穴位或患处施灸的一种方法。有关艾卷灸的最早记载,见于明代朱权的《寿域神方》一书,其中有“用纸实卷艾,以纸隔之点穴,于隔纸上用力实按之,待腹内觉热,汗出即瘥”的记载。后来发展为在艾绒内加进药物,再用纸卷成条状艾卷施灸,名为“雷火神针”和“太乙神针”。天灸:又称药物灸、发疱灸。将一些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敷于穴位或患处,敷后皮肤可起疱,或仅使局部充血潮红。所用药物多是单味中药,也有用复方,其常用的有蒜泥灸、细辛灸、天南星灸和白芥子灸等数十种。

(19~20题)提插补泻:针刺补泻过程中,以掌握毫针上提、下插着重点不同来区分补法或泻法的针刺手法。补法:紧按(重插)轻提(结合先浅后深)。泻法:紧提(重提)轻插(结合先深后浅)。

(21~22题)印堂穴刺用0.5寸或1.0寸针,结合其部位故选用捻转法。环跳穴针刺宜深刺,刺激坐骨神经以达到治疗目的,故适合用提插法行针。

(23~24题)长针宜夹持进针法,短针宜指切进针法。皮肤松弛部位,宜舒张进针法;皮肤浅薄部位宜提捏进针法。

(25~26题)刺络拔罐法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闪罐法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疾患。



专业课.jpg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针灸学》知识点:第五章 刺灸法(2)”,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
天任考研微信群

扫码加入2023考研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热报课程

报考信息


备考指南


报名咨询电话:400-6239-993
Copyright©2006-2020 www.tianrenedu.com.cn 豫ICP备2021029886号-1 营业执照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邮箱:zzqihangpx@163.com 电话:0371-6090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