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法制史》必背重点:准五服以制罪”相关内容,为报考法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法硕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10.“准五服以制罪”(2019年修改)
(1)含义:《晋律》首立“准五服以制罪”的制度,是指亲属间的犯罪,据五等丧服所规定的亲等来定罪量刑。“五服”本是中国古代以丧服为标志确定亲属之间亲疏远近的一种制度。古代服制把亲属分为五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斩衰最亲,缌麻最远。服制不仅确定婚姻、继承与赡养等权利义务关系,而且也确定了亲属相犯时刑罚轻重施用的原则。
(2)刑法适用:凡服制愈近,以尊犯卑,处罚愈轻;以卑犯尊,处罚愈重。凡服制愈远,以尊犯卑,处罚变重;以卑犯尊,处罚变轻。
(3)评价:“准五服以制罪”是法律儒家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使法律成为“峻礼教之防“的工具,其影响极为深远。
(4)北魏时还出现了存留养亲制度,亦称留养。《魏书·刑法志》载:“诸犯死罪,若祖父母、父母年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具状上请,流者鞭笞,留养其亲,终则从流,不在原赦之例。”这是古代法律家族化、伦常化的具体体现,也是服制影响法律的显著标志。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法制史》必背重点:准五服以制罪”,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法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