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4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形状知觉”相关内容,为报考心理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指导。更多有关心理学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形状知觉
脑对物体形状特征的反映,是视觉、触觉、动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1.形状的特征分析
人对形状的识别开始于对原始特征的分析与检测,包括点、线、角度、朝向和运动等。视觉系统中的特征觉察器对这些特征的检测是自动的、无需意识的。
2.轮廓与图形
轮廓代表了图形及背景的一个分界面,它是视野中临近成分出现明度或颜色的突然变化时出现的。一个物体的轮廓,不仅受空间上邻近的其他物体轮廓的影响(大小错觉),也受时间上前后出现的物体轮廓的影响,图形掩蔽实验(在短暂呈现条件下,圆盘的轮廓尚未形成,被圆环遮蔽)说明人在知觉物体形状时,轮廓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
当客观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这种轮廓就叫主观轮廓或错觉轮廓。
3.图形的组成
同本章的知觉组织原则。
4.形状识别
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到的图形是什么,叫形状(或模式)识别,这是比特征分析更高的一个阶段,它要求人们对复合特征进行加工,这种加工有序列搜索的特点。
5.注意在形状知觉中的作用
注意在特征整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没有注意参与时,特征可能是游离的,因而可能出现错误的结合;在注意的参与下,人们可能知觉到事物的整体。
6.眼动与形状知觉
眼动在形状知觉中具有重要意义,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微小的、不随意的眼动,如微跳、漂移、生理震颤等;另一类是随意的、较大的眼动,如眼跳、追踪等。
微动对维持视觉映像,避免网膜因注视而产生的局部适应具有重要意义;跳动是眼睛从一个注视点到另一个注视点的单个运动,发生在三种情况下:
(1)用眼球搜索要观察的物体;
(2)将眼球由一处转移注视另一处;
(3)当刺激落在视野边缘时,使物体回到视野中央。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4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形状知觉”,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想了解更多心理学专业备考相关内容请关注考研备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