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333中国教育史专题:科举制度在中国长期存在的原因”相关内容,为报考教育学专业的考生们提供帮助。更多有关教育学综合知识点可关注考研备考栏目。
科举制度在中国长期存在的原因
科举制度在中国社会长期存在是有重要原因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拔人才的需要
科举制度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发展而来的。随着士族势力日益膨胀,中正官几乎全部被盘踞朝廷的士族大官所垄断,而品第士人的标准也开始专讲家世门第了,这使国家无法选拔到所需的人才。而科举制度比较详明严密地开创了考试取士的制度,具有一定的客观标准,这使一般出身低微的知识分子有进入仕途的机会,选拔了某些有才干的人,能帮助封建统治者网罗到一批中下层知识分子。
2.统一中央集权的需要
“九品中正制”逐渐发展为巩固门阀世族制度的工具,容易使士族把持以防,造成政治上的四分五裂。科举制度的采用,把官吏选用的大权集中到了朝廷,由中央统一来行使,这就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
3.禁铜思想的需要
科举及第后的荣耀,刺激了中低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追名逐利,争相参加科举考试。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主,因此士子要想科考成功,取得官职,就必须研习儒家学问:科举考试有统一标准,尤其是明清实形八股取士,因此士子还要去适应这些标准,这就起到了统一和禁铜思想的作用。
4.麻痹知识分子的需要
科举考试表面上看来是十分公平的,任何人只要读好书,就有资格应考做官。但是除少数人通过科考成功外,对大多数人来说,科考是终生追求而不可得的,为了谋求生活出路,大批知识分子将终生精力消磨于科场考试中,这实际上是掩饰官僚政治的阶级本质,吸引全社会的知识分子只知读书,不问世事,是麻痹封建知识分子的手段。
5.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科举制度向个地方的庶族地主、平民打开了出路,给知识分子留下了一线希望,刺激网罗了一批中下层知识分子,使他们有了参与政权的机会,这就调和了阶级矛盾,扩大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基础。
6.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科举制度的实施使选才和育才的标准一致起来,不仅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发展,而且学校教育也以科考内容作为教学内容,是科举考试的准备机关,有利于封建统治秩序的维待。
总之科举制度在中国长期存在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的,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在一定时期内顺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满足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起到了巩固封建统治的作用。
以上是天任考研小编为大家带来的“333中国教育史专题:科举制度在中国长期存在的原因”,希望考生们都能备考顺利,考上自己心仪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