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特点分析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的科目之一,无论是对于统考的考生而言还是对参加自主命题的考生来说,教育学原理在整张考卷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甚至关涉着考试的成败。所以,各位考生首先要在观念上认识到,其次要在方法上有所精通。
要了解教育学原理的复习方法,首先应当对这部分知识的性质有个清楚的认识。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人们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需要对它进行研究,总结教育经验,认识教育规律。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一般来说,教育学原理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即教育基础理论、教育实践、教育与人及社会的关系。其中,教育基础理论部分主要包括:第一章教育学概述、第二章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第五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第六章教育制度;教育实践部分主要包括:第七章课程、第八章教学、第九章德育、第十章教师与学生;教育与人及社会的关系主要是: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二、学科知识概览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内在逻辑关系,教育学原理也不例外。如果我们仔细探究会发现考试大纲对教育学原理作要求的内容可以用“教育学”和“教育”的两个基本定义进行逻辑串联。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总述)
第二章: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分述1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标题中揭示三个主题:1.教育;2.教育的产生;3.教育的发展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分述2教育的外部规律)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分述3教育的内部规律)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旨在揭不教育规律的科学。第五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六章:教育制度(教育活动的制度保障)
第七章:课程(教育活动的手段—教育影响1)
第八章:教学(教育活动的手段—教育影响2)
第九章:德育(教育活动的手段—教育影响3)
第十章:教师与学生(教育活动的主体与对象)
狭义上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指教育者(即教师)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即教育目的—教育活动的出发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即教育制度)地对受教育者(即学生)的身心施加影响(即课程、教学、德育),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即教育目的—教育活动的归宿)的活动。
三、复习方法点拨
1.教育基础理论的复习。考生需要抓住主要的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教育发展的经纬以及发展方向,以获得关于教育状况的整体概念。建议考生复习时采用“网络式”复习法,即采用章、节、要点三个层次对教材进行梳理和编织记忆网络。这样做,不仅记得仔细、牢固,而且对于回答跨章节的分析论述题也十分有利。
2.教育实践部分的复习重在理论联系实际。首先,要了解教学实践知识的概念、内容、背景、意义;其次,要关注目前我国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当前的重要改革;最后,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建议大家在阅读教材、记诵笔记的同时,多关注一些教育热点问题。不错的材料有《中国教育报》、人大复印资料和某些学术领头人发表的论文。考生可以在阅读的基础上认真思考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或者从多角度针对该问题自行设计题目,然后作答,最后自己判分总结。
3.教育与人和社会关系方面的复习,一方面需要将教育放置在社会的大环境中,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看待。尤其在解释教育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时,既要看到社会对于教育的制约作用,又要考虑到教育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在教育与人的发展部分的复习可以与教育心理学中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相联系。专业课复习时可以利用的“融会贯通法”,由于专业的各门功课之间有着内在的相关性,在复习时,可以先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弄懂,然后把它们串起来,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思维和理解。如果能够做到融会贯通,无论对于理解还是记忆,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